成语

转死沟渠的意思

zhuǎngōu

转死沟渠



拼音zhuǎn sǐ gōu qú

注音ㄓㄨㄢˇ ㄙˇ ㄍㄡ ㄑㄨˊ

解释见“转死沟壑”。

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征发闾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厉,转死沟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乌鸢是厌。”

例子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宋书·良吏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转死沟渠是中性词。

繁体轉死溝渠

近义转死沟壑、转于沟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ǎn zhuàn zhuǎi   
注音  ㄓㄨㄢˇ ㄓㄨㄢˋ ㄓㄨㄞˇ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LFNY  仓颉  KQQNI  郑码  HEZS  四角  45532  结构  左右电码  6567  区位  5510  统一码  8F6C  笔顺  一フ丨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转(轉)的拼音:zhuǎn(ㄓㄨㄢˇ)  

⒈ 迁徙;流亡:老弱转乎沟壑。

⒉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

⒊ 改换方向:转弯。向左转。

⒋ 改变位置:转移。

⒌ 改变形势、情况:转败为胜。天气转睛。病情好转。

其他字义

转(轉)的拼音:zhuàn(ㄓㄨㄢˋ)  

⒈ 旋转:车轮飞转。

⒉ 使旋转:转动地球仪。

⒊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转。

⒋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转。

⒌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其他字义

转(轉)的拼音:zhuǎi(ㄓㄨㄞˇ)  

⒈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统一码

转字UNICODE编码U+8F6C,10进制: 36716,UTF-32: 00008F6C,UTF-8: E8 BD AC。

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轉転䡱

汉英互译

change、revolution、rotate、transfer、turn

造字法

形声:从车、专声

English

shift, move, tu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转的拼音:

(1) 轉 zhuǎi  

(2) 另见 zhuǎn;zhuàn  

常用词组

转文

基本词义

转的拼音:

zhu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2)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carry in a cart]

转,运也。——《说文》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3)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4) 回还,转动 [turn;turn around and around]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势》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唐· 李颀《别梁锽》

(5) 又如:转盼(转动眼珠);转眄(转动眼珠);转规(像圆规旋转一样,比喻一往无阻);转侧(在床上转动身体)

(6) 指情况的变化、改变 [change;shift]

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商君书·立本》。高亨注译:“万转,万变。指风俗多变化,有好有坏。”

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唐· 裴度《中书即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晏传》

(7) 又如:转靶子(改变主意);转角头(转弯处);转日回天(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8) 转移,辗转 [divert;transfer]

转送其家。——《汉书·高帝纪上》

浊之则郁而无转。——《淮南子·泛论》

转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转而缘南晦。——汉· 贾谊《论积贮疏》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9) 丢弃 [abandon;discard]

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淮南子》

(10) 又如:转尸(人死而不能葬,尸体弃于沟中);转死(弃尸);转尸沟壑(弃尸于山沟水渠)

(11) 迁官转任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post]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世说新语·方正》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 汉中太守。——《晋书》

(12) 又如: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13) 掉转;转向 [turn;change direction]

东亭转卧向壁。——《世说新语·品藻》

转头向户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童自转。——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宋书·蔡廓传》

若夫转身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韩非子·说疑》

转视积薪后。——《聊斋志异·狼三则》

(14) 又如:转步(改变走向);转舵(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比喻转变方向)

(15) 移动;迁徙 [move]

盤石无转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转入石门。——《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16) 又如:转手(移动手臂);转居(移居)

(17) 离去,离开 [leave]

衙门无事,相公且转厅。——马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

(18) 摇动;飘荡 [wave]

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

四角龙子帆,婀娜随风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9) 又如:转蓬身(比喻到处飘泊的人);转磷(飘忽不定的磷火);转烛(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转萍(比喻飘泊不定)

(20) 避 [evade]

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管子》

(21) 缠绕 [wind]

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

(22) 又如:转踅(回旋缠绕)

(23) 卖 [sell]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儒林外史》

(24) 又如:转物(买卖货物);转肩(一种不正当的买卖。高价赊入,低价卖出);转货(做买卖);转卖(把买进的东西再卖出去)

(25) 诵[经] ;念[咒] [chant]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段成式《酉阳杂俎》

三藏转咒,震舌呼祝。——《太平广记》引《宣室志》

(26) 又如:转经(诵经);转读(诵读佛经)

(27) 曲折,盘曲 [winding;circuitous]

千岩万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 量词。等于说“次”。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29) 另见 zhuǎi;zhuàn  

常用词组

转氨酶、转败为胜、转背、转变、转播、转侧、转产、转车、转乘、转船、转达、转导、转道、转递、转动、转发、转帆、转干、转告、转关系、转行、转化、转化、转换、转回、转机、转嫁、转交、转角、转接、转剧、转科、转口、转脸、转捩、转捩点、转卖、转面无情、转念、转让、转入地下、转身、转生、转世、转手、转授、转述、转送、转体、转头、转托、转弯、转文、转徙、转向、转写、转学、转学生、转眼、转眼即逝、转业、转移、转译、转义、转引、转运、转韵、转载、转载、转赠、转战、转账、转折、转折点、转正、转注、转租

基本词义

转的拼音:

zhuàn  

〈词性:动〉

(1) 旋转;打转 [turn;revolve]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下者飘转。——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转丸(转动的弹丸。比喻升降沉浮不定);转灯(走马灯);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3) 绕过 [wind around]

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老残游记》

(4) 迷路或迷失方向 [lose]。如:晕头转向

(5) [口]∶转悠 [stroll]

公园关了门,只好去转文殊院。——《大波》

(6) 通“啭”。鸟鸣,蝉鸣 [warble;chirp;chirrup]

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词性变化

转的拼音:

zhuàn  

〈词性:量〉

(1) 旋转的一整圈 [revolution;rotation]。如:每分钟3600转

(2) 次;回 [time]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 又

一天哭三回,三天哭九转,铁石的心也变软。——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4) 又如:下转(下次;下一回)

(5) 另见 zhuǎi;zhuǎn  

常用词组

转动、转鼓、转筋、转矩、转铃,转铃儿、转炉、转轮、转门、转磨、转纽、转圈,转圈儿、转圈、转速、转塔、转台、转头、转位、转向、转腰子、转一趟、转椅、转悠、转轴,转轴儿、转子、转字锁

  拼音    注音  ㄙˇ   
部首  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GQXB  五笔98  GQXV  仓颉  MNP  郑码  ARRR  四角  10212  结构  左右电码  2984  区位  4332  统一码  6B7B  笔顺  一ノフ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死的拼音:sǐ(ㄙˇ)  

⒈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⒉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⒊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⒋ 无知觉:睡得死。

⒌ 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⒍ 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⒎ 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⒏ 极,甚:乐死人。

统一码

死字UNICODE编码U+6B7B,10进制: 27515,UTF-32: 00006B7B,UTF-8: E6 AD BB。

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e、end up、meet one's death、pass away

相关字词

生、活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ie; dead; dea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死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lay down one’s life for]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end]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risk one’s life;to the death]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cling to]。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词性变化

死的拼音:   

〈词性:形〉

(1) 死板,不灵活 [fixed;dead;stagnant]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implacable;deadly]。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fast]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dear]。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死的拼音:   

〈词性:副〉

(1) 甚;极 [extremely;do death]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死的拼音:   

〈词性:名〉

(1) 死刑 [capital punishment]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corpse]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chief;in charge 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常用词组

死巴、死巴巴、死板、死报、死背、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产、死沉、死沉沉、死城、死党、死当、死得其所、死地、死点、死对头、死而复生、死而后已、死而无悔、死而无怨、死光、死鬼、死河、死胡同、死缓、死灰、死灰复燃、死活、死记硬背、死忌、死寂、死键、死角、死劲儿、死静、死库容、死牢、死里逃生、死力、死路、死面、死灭、死命、死难、死脑瓜骨、死脑筋、死皮赖脸、死气沉沉、死囚、死球、死去活来、死伤、死伤相枕、死尸、死事、死守、死手、死数、死水、死说活说、死死平平、死胎、死头、死亡、死亡线、死无对证、死无葬身之地、死巷、死心、死心塌地、死心眼儿、死信、死刑、死讯、死因、死硬、死有余辜、死于非命、死战、死仗、死账、死者、死症、死中求生、死罪

  拼音  gōu   注音  ㄍㄡ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IQCY  仓颉  EPI  郑码  VRZS  四角  37120  结构  左右电码  3297  区位  2521  统一码  6C9F  笔顺  丶丶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沟(溝)的拼音:gōu(ㄍㄡ)  

⒈ 流水道:水沟。山沟。沟渠。[沟通]使两方通达:沟文化。

⒉ 像沟的东西:车沟。瓦沟。交通沟。

统一码

沟字UNICODE编码U+6C9F,10进制: 27807,UTF-32: 00006C9F,UTF-8: E6 B2 9F。

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溝㳰

汉英互译

channel、chimb、dyke、fossa、gou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勾声

English

ditch, drain, narrow water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沟的拼音:

gōu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冓( gōu  )声。本义:田间水道)

(2) 同本义 [ditch;i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

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说文》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考工记·匠人》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沟洫(沟浍。田间水道与沟渠);沟洫(田间水道);沟塍(沟渠和田埂)

(4) 泛指水道 [drain;ditch]

水注谷曰沟。——《尔雅》

血流入沟中。——《汉书·刘尾氂传》

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兵法曰:“丈五之沟,渐车之水。——晁错《言兵事疏》

(5) 又如:一沟死水;阴沟;万丈深沟;沟中瘠(指死于沟壑之人);沟防(沟渠和堤防);沟沿(沟渠的边岸)

(6) 护城河 [moat]

城郭不辨,沟池不拑。——《荀子·议兵》

楚方域以为城, 江汉以为沟。——《史记·齐太公世家》

(7) 又如:沟郭(城壕。即护城河与城郭);沟门(营门,因旧时军营前有沟);沟池(城壕。即护城河)

(8) 人工挖掘的战壕 [trench]。如:沟墉(城壕与城墙);沟垒(战壕与堡垒);沟隍(没有水的城壕);交通沟

词性变化

沟的拼音:

gōu  

〈词性:动〉

(1) 挖沟 [ditch]

钩,沟也,既割去垄上草,又辟其土,以壅苗根,使垄下为沟受水潦也。——《释名》

(2) 又如:沟贯(沟通贯穿谓通晓);沟封(筑沟洫封疆,以划分疆界)

常用词组

沟槽、沟沟坎坎、沟灌、沟壕、沟壑、沟堑、沟渠、沟施、沟通、沟通渠道、沟沿儿、沟子

  拼音  qú jù   注音  ㄑㄨˊ ㄐㄨ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IANS  仓颉  ESD  郑码  VHXF  四角  31904  结构  上下电码  3255  区位  3994  统一码  6E20  笔顺  丶丶一一フ一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渠的拼音:qú(ㄑㄨˊ)  

⒈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沟渠。

⒉ 大:渠帅。渠魁(首领)。

⒊ 方言,他:渠侬(他,他们)。渠辈。

⒋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其他字义

渠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岂:“掾部渠有其人乎?”

统一码

渠字UNICODE编码U+6E20,10进制: 28192,UTF-32: 00006E20,UTF-8: E6 B8 A0。

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yke、trench

造字法

形声:从氵、榘省声

English

ditch, canal, channel, gu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渠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榘(   )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2) 同本义 [canal;channel;ditch]

渠,水所居。——《说文》

渠,坑也。——《广雅·释水》

门闾沟渠必步。——《礼记·曲礼》。疏:“沟也。”

(3) 又如:干渠(从水源引水的渠道);支渠;毛渠;渠堑(沟渠);灌溉渠;渠田(水田);渠长(古官名。掌管河川的官;盗贼的首领);渠水(引水的沟;沟渠中的水)

(4) 濠沟 [ditch]

景霍以为城,而 汾、 河、 涑、 浍以为渠。——《国语》

(5) 古代指车轮的外圈 [rim]。如:渠冲(古代攻城的大车);渠碗(用车渠壳作的碗)

(6) 盾 [shield]。如:渠幨(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

(7) 水名 [Qu river]

(8) 渠江,在四川省境内

(9) 渠水,在湖南省靖县境内。一名渠河

(10) 古州名 [Qu prefecture]。治所在今四川省渠县

(11) 姓

词性变化

渠的拼音:   

〈词性:形〉

(1) 大。通“钜” [great;chief]。如:渠凶(大恶人,元凶);渠首(渠魁);渠酋(渠魁,首领);渠帅(渠率。魁首。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2) 深广的样子 [deep and broad]。如:渠渠(深广的样子)

(3) 通“遽”。疾速 [fast;quick]

夫水激而流渠。——《管子·地数》

渠的拼音:   

〈词性:代〉

(1) 他 [he]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渠的拼音:   

〈词性:动〉

(1) 开凿沟渠 [ditch]

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吕氏春秋》

(2) 又如:渠堰(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

常用词组

渠道、渠魁

转死沟渠: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