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抓腮挖耳的意思

zhuāsāiěr

抓腮挖耳



拼音zhuā sāi wā ěr

注音ㄓㄨㄚ ㄙㄞ ㄨㄚ ㄦˇ

解释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

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抓腮挖耳是中性词。

近义抓耳挠腮、爬耳搔腮、抓耳搔腮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ā   注音  ㄓㄨㄚ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RHY  仓颉  QHLO  郑码  DPV  四角  52030  结构  左右电码  2119  区位  5505  统一码  6293  笔顺  一丨一ノ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抓的拼音:zhuā(ㄓㄨㄚ)  

⒈ 用指或爪挠:抓挠。抓痒。

⒉ 用手或爪拿取:抓药。抓彩。

⒊ 捉捕:抓贼。抓间谍。

⒋ 把握住,不放过:抓工夫。

⒌ 特别注意,加强领导:抓重点。

⒍ 引人注意:他一上场就抓住了观众。

统一码

抓字UNICODE编码U+6293,10进制: 25235,UTF-32: 00006293,UTF-8: E6 8A 93。

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grasp、ahold、grabbing、hent、paw、scrabble、scratch、seizing、snap、snap at

相关字词

捕、逮、捉、放

造字法

形声:从扌、爪声

English

scratch; clutch, seize, gra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抓的拼音: zhuā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2) 同本义 [scratch]。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杜诗 韩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痒处抓。—— 唐· 杜牧《读韩杜集》

(3)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4) 用手或爪取物 [grasp;grab]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5)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6) 扎缚 [tie]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7)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扎缚;扎束);抓缚(捆扎;扎缚)

(8) 捉住 [arrest;seize;catch]。如:抓强盗

(9) 买 [buy]。如:抓药

(10) 抽 [draw]。如:抓彩

(11) 特别重视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如:抓经济问题

(12) 负责…工作 [take charge of]。如:抓工会工作

常用词组

抓辫子、抓兵、抓彩、抓差、抓点、抓丁、抓赌、抓耳挠腮、抓夫、抓获、抓紧、抓阄儿、抓举、抓拿骗吃、抓挠儿、抓牛鼻子、抓手、抓瞎、抓小辫子、抓心挠肝、抓药、抓周,抓周儿、抓壮丁、抓总儿

  拼音  sāi   注音  ㄙㄞ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LNY  仓颉  BWP  郑码  QKWZ  四角  76230  结构  左右电码  5210  区位  4089  统一码  816E  笔顺  ノフ一一丨フ一丨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腮的拼音:sāi(ㄙㄞ)  

⒈ 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亦称“腮帮子”):腮颊。腮腺(两耳下部的唾液腺)。

统一码

腮字UNICODE编码U+816E,10进制: 33134,UTF-32: 0000816E,UTF-8: E8 85 AE。

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eek

造字法

形声:从月、思声

English

lower part of face; jaw; gills of a f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腮的拼音:

sāi  

〈词性:名〉

(1) 颊 [cheek]。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萧统《十二月启》

(2) 又如:腮庞(面颊,面容);腮斗儿(腮,脸蛋儿)

(3)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gill]

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常用词组

腮帮子、腮红、腮腺、腮腺炎

  拼音    注音  ㄨㄚ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PWN  仓颉  QJCN  郑码  DWYD  四角  53017  结构  左右电码  2177  区位  4558  统一码  6316  笔顺  一丨一丶丶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挖的拼音:wā(ㄨㄚ)  

⒈ 掘,掏:挖掘。挖墙脚(喻拆台)。挖空心思。

⒉ 抓:挖破了。

统一码

挖字UNICODE编码U+6316,10进制: 25366,UTF-32: 00006316,UTF-8: E6 8C 96。

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g、dug、excavate、grub

相关字词

掘、补、填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ig, dig out, gouge out, sco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挖的拼音:   

〈词性:动〉

(1) (挖为穵的俗字。形声。从手,穵(   )声。本作“穵”。穵,空大的意思。本义:掘)

(2) 同本义 [dig;excavate]。如:挖土;挖井;挖河;挖窖(挖掘窖藏);挖隧道;挖防空洞;挖心(掏心。比喻痛心,痛苦);挖花(一种赌博方式)

(3) 引申为探索;深入研究 [explore;probe]。如:把问题挖得愈深愈好

(4) 抓。用爪子或指甲抓 [scratch]。如:把那猫头鹰的眼睛挖了出来

(5) 镂,镂空 [hollow out]

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红楼梦》

(6) 又如:挖云(镂穿成云头形的边饰);挖垫(旧时女红之一。把布帛镂穿成各种花样,在后面垫上不同颜色的布帛做衬托);挖镶(镂空镶嵌)

(7) 掏取。用工具或手从物体内向外扒出 [pick (nose,ear)]

见他袖子里头挖出一张片子来。——清· 蘧园《负曝闲谈》

(8) 又如:挖耳朵;挖单(魔术师用的双层布单,泛指包袱皮)

(9) 〈词性:方〉∶敲打 [knock at]。如:混帐东西,再讲,挖你一烟袋脑壳(湘西话)

常用词组

挖补、挖洞、挖耳当招、挖方、挖角,挖角儿、挖掘、挖空心思、挖苦、挖潜、挖墙脚、挖肉补疮、挖腰包

  拼音  ěr   注音  ㄦˇ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BGHG  仓颉  SJ  郑码  CE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5101  区位  2290  统一码  8033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耳的拼音: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  )。耳垂。耳鬓厮磨(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统一码

耳字UNICODE编码U+8033,10进制: 32819,UTF-32: 00008033,UTF-8: E8 80 B3。

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EENT、aur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词性变化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的拼音: ěr  

<语气>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的拼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常用词组

耳巴、耳报神、耳背、耳边风、耳鬓厮磨、耳不离腮、耳沉、耳垂、耳戳、耳聪、耳聪目明、耳朵、耳朵软、耳房、耳粪、耳根、耳垢、耳刮子,耳掴子、耳光、耳号、耳红面赤、耳环、耳机、耳记、耳际、耳科、耳廓、耳力、耳聋、耳门、耳鸣、耳膜、耳目、耳目一新、耳剽、耳热、耳濡目染、耳软、耳软心活、耳塞、耳塞、耳生、耳石、耳食、耳屎、耳饰、耳熟、耳熟能详、耳顺、耳套、耳提面命、耳听八方、耳挖、耳挖子、耳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蜗、耳熏目染、耳炎、耳音、耳语、耳针、耳轴、耳坠子、耳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