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椎锋陷陈的意思

zhuīfēngxiànchén

椎锋陷陈



拼音zhuī fēng xiàn chén

注音ㄓㄨㄟ ㄈㄥ ㄒ一ㄢˋ ㄔㄣˊ

解释犹冲锋陷阵。

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繁体椎鋒陷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ī chuí   注音  ㄓㄨㄟ ㄔㄨㄟ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WYG  仓颉  DOG  郑码  FNI  四角  40915  结构  左右电码  2785  区位  5521  统一码  690E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椎的拼音:zhuī(ㄓㄨㄟ)  

⒈ 构成高等动物背部中央骨柱的短骨:椎骨。脊椎。颈椎。胸椎。尾椎。

其他字义

椎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敲打东西的器具:铁椎。木椎。鼓椎。

⒉ 敲打,用椎打击:椎鼓。椎杀。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⒊ 愚钝,朴实:椎鲁。

统一码

椎字UNICODE编码U+690E,10进制: 26894,UTF-32: 0000690E,UTF-8: E6 A4 8E。

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捶顀槌錘

汉英互译

vertebra

造字法

形声:从木、隹声

English

hammer, mallet; vertebr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隹( zhuī  )声。本义:槌子,敲击的器具)

(2) 捶击的工具。后亦为兵器 [mallet]

椎,所以击也。——《说文》

椎,棒椎也。——《广韵》

杼上终葵首。——《考工记·玉人》。疏:“终葵,椎也。”

(3) 又如:椎拍(用椎拍击);椎斧(椎和斧);椎凿(槌子和凿子);椎锻(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椎额(额头突出如椎);椎塘(臼)

(4) 椎髻。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mallet-like chignon]。如:椎髫(满族人留的发辫);椎结(将头发编束成锥形的髻);椎头(椎形发式)

词性变化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用椎打击 [beat with mallet]

椎,击也。——《说文》

五日一椎牛。——《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后汉书·冯衍传》

(2) 又如:椎楚(杖刑);椎牛(击杀牛);椎坐(捶击坐具);椎秦(椎击秦皇)

(3) 泛指重力撞击 [beat]。如:椎冰(砸冰);椎破(击破;砸破);椎胸跌足(椎胸顿足)

(4) 杀 [kill]。如:椎埋(杀人而加以掩埋);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形〉

(1) 朴实 [simple]。如:椎拙(质朴无文。不加修饰);椎轮(无辐的车轮。比喻事物的创始)

(2) 迟钝 [slow-witted;sluggish;dull]。如:椎鲁(愚昧落后;愚钝);椎钝(愚钝);椎愚(愚笨)

(3) 另见 zhuī  

常用词组

椎心泣血

基本词义

椎的拼音: zhuī  

〈词性:名〉

(1) 椎骨 [vertebra]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脊节谓之椎。”

(2) 又如:胸椎;腰椎

(3) 锥(锥属植物)的古称 [(hinquapin;chinkapin;evergreen chinkapin)]

椎,木名。似栗而小。——《集韵》

(4) 另见 chuí  

常用词组

椎骨、椎间盘、椎体

  拼音  fēng   注音  ㄈㄥ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QTDH  仓颉  OPHEJ  郑码  PRCI  四角  87754  结构  左右电码  6912  区位  2370  统一码  950B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フ丶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锋(鋒)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刀剑锐利的部分:刀锋。剑锋。交锋。锋利。锋芒。锋镝(泛指兵器;亦喻战争)。

⒉ 器物的尖锐部分:笔锋。针锋相对。

⒊ 形容语言的尖锐:话锋。谈锋。

⒋ 在前面带头的人:先锋。前锋。

统一码

锋字UNICODE编码U+950B,10进制: 38155,UTF-32: 0000950B,UTF-8: E9 94 8B。

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鋒鎽鏠

汉英互译

sharp edge of a sword、van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oint of spear, sharp po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夆 fēng  声。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2) 同本义 [the sharp point or cutting edge of a knife,sword,etc.]

底厉锋锷。——《汉书·萧望之传》

(3) 又如:锋端(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武器);锋锷(锋刃。泛指刀剑)

(4) 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 [sharp weapons]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史记·淮阴侯列传》

(5) 又如:锋钲(利剑和铜钲);锋栝(刀与箭。引申为战争);锋矢(刀和箭)

(6)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point]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

(7) 又如:针锋;笔锋;锋毫(毛笔的尖端)

(8) 队伍的前列 [van]

布常为军锋。——《史记·黥布列传》

(9) 又如:锋行(军队的先锋)

(10) 锐利的情势 [impetus]。如:锋出(锋刃齐出,锐不可拒。用以比喻事物竟相兴起,层出不穷。同蜂出);锋不可当(指气势凌人、难以抵挡);锋侠(形容盛气凌人,任侠自雄的样子);锋气(锐气)

(11) [气象]∶地表上分隔冷、暖气团的交线 [front]。如:锋线;锋面

(12) 古农具名 [a kind of farm implements]。如:锋銛(犁锄之类农具)

(13) 通“蜂”。昆虫名。比喻众多 [multitudinous]

今三年之间,灾异锋起,大小毕具。——《汉书·谷永传》

词性变化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形〉

锐利,尖锐 [sharp;keen]。如:锋戈(锐利的戈);锋骨(突出的骨头)

锋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用锋翻地 [turn up the soil with farm tools]

凡秋收之后…速锋之,地垣润泽而不坚硬。——《齐民要术》

常用词组

锋镝、锋快、锋利、锋芒、锋芒毕露、锋锐

  拼音  xiàn   注音  ㄒ一ㄢ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BQVG  五笔98  BQEG  仓颉  NLNHX  郑码  YRNB  四角  77277  结构  左右电码  7119  区位  4761  统一码  9677  笔顺  フ丨ノフノ丨一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陷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掉进,坠入,沉下:陷落。陷没(  )。陷溺。陷于。陷入。

⒉ 为捉野兽挖的坑:陷坑。陷阱。

⒊ 凹进:双眼深陷。

⒋ 设计害人:陷害。诬陷。陷人于罪。

⒌ 攻破,占领:失陷。沦陷。

⒍ 缺点:缺陷。

统一码

陷字UNICODE编码U+9677,10进制: 38519,UTF-32: 00009677,UTF-8: E9 99 B7。

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䧟埳臽陥

汉英互译

defect、fall、get stuck、pitfall、sink、trap、frame、deficienc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ubmerge, sink, plunge; tra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陷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阜(   );从臽,臽( xiān  )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2) 同本义 [fall into]

陷,高下也。一曰陊也。——《说文》

不可陷也。——《论语》。孔注:“下也。”

上陷而不振。——《国语·鲁语》。注:“坠也。”

一拥而入,人马俱陷。——《三国志通俗演义》

(3) 又如:陷狱(入狱);沉陷(地面陷下去)

(4) 陷溺,淹没 [submerge]

陷没而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5) 又如:陷溺

(6) 陷害 [frame up]

三长史皆害汤( 张汤),欲陷之。——《史记》

(7) 又如:诬陷(诬告陷害);陷灭(陷害诛灭)

(8) 攻破 [capture;break]

[灌孟] 战常陷坚。——《史记》

(9) 又如:陷敌(陷队。冲入敌阵);陷坚(攻破敌军坚强的阵地。同陷锐)

(10) 陷入,落在不利的境地 [sink into;land oneself in;get bogged down in]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1) 又如:陷败(遭到失败);陷误(陷入误区);陷身(身陷泥坑、火坑)

词性变化

陷的拼音: xiàn  

〈词性:名〉

(1) 陷阱 [trap]。诱捕猎物或诱杀动物用的坑

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入陷。——《齐丘子》

(2) 又如:陷车(古时押解犯人的囚车)

(3) 缺点;过失 [faults]

陷而入于恭。——《国语》

(4) 又如: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

常用词组

陷害、陷阱、陷坑、陷落、陷阵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BAIY  仓颉  NLKD  郑码  YHKO  四角  74294  结构  左右电码  7115  区位  1934  统一码  9648  笔顺  フ丨一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陈(陳)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⒉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⒊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⒋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⒌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⒍ 姓。

统一码

陈字UNICODE编码U+9648,10进制: 38472,UTF-32: 00009648,UTF-8: E9 99 88。

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陳迧軙敶

汉英互译

lay out、old、stale

相关字词

旧、新、鲜

造字法

原为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2) 古国名 [Chen state]。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 舜后妫( guí  )满之所封。——《说文》

陈, 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3) 陈朝 [Chen Dynasty]。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4) 战阵;行列 [battle array]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5) 姓

词性变化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陈设,陈列 [put in order;display]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陈鱼而观之。——《左传·隐公五年》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陈献(陈设供奉);陈宝(陈列宝物)

(3) 述说 [explain;state]

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古诗十九首》

衡因上疏陈事。——《后汉书·张衡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详陈(详细述说);陈言(陈述)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形〉

(1) 陈旧 [antiquated;outmoded]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荀子·富国》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

(2) 又如:陈醋;陈迹;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常用词组

陈兵、陈陈相因、陈词滥调、陈醋、陈放、陈腐、陈谷子烂芝麻、陈规、陈规陋习、陈货、陈迹、陈酒、陈旧、陈列、陈米、陈年、陈皮、陈情、陈绍、陈设、陈述、陈述句、陈说、陈诉、陈套、陈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