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椎拍輐断的意思

zhuīpāiwànduàn

椎拍輐断



拼音zhuī pāi wàn duàn

注音ㄓㄨㄟ ㄆㄞ ㄨㄢˋ ㄉㄨㄢˋ

解释輐:圆。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指能适应事物,不露棱角。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椎拍輐断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ī chuí   注音  ㄓㄨㄟ ㄔㄨㄟ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WYG  仓颉  DOG  郑码  FNI  四角  40915  结构  左右电码  2785  区位  5521  统一码  690E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椎的拼音:zhuī(ㄓㄨㄟ)  

⒈ 构成高等动物背部中央骨柱的短骨:椎骨。脊椎。颈椎。胸椎。尾椎。

其他字义

椎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敲打东西的器具:铁椎。木椎。鼓椎。

⒉ 敲打,用椎打击:椎鼓。椎杀。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⒊ 愚钝,朴实:椎鲁。

统一码

椎字UNICODE编码U+690E,10进制: 26894,UTF-32: 0000690E,UTF-8: E6 A4 8E。

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捶顀槌錘

汉英互译

vertebra

造字法

形声:从木、隹声

English

hammer, mallet; vertebr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隹( zhuī  )声。本义:槌子,敲击的器具)

(2) 捶击的工具。后亦为兵器 [mallet]

椎,所以击也。——《说文》

椎,棒椎也。——《广韵》

杼上终葵首。——《考工记·玉人》。疏:“终葵,椎也。”

(3) 又如:椎拍(用椎拍击);椎斧(椎和斧);椎凿(槌子和凿子);椎锻(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椎额(额头突出如椎);椎塘(臼)

(4) 椎髻。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mallet-like chignon]。如:椎髫(满族人留的发辫);椎结(将头发编束成锥形的髻);椎头(椎形发式)

词性变化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用椎打击 [beat with mallet]

椎,击也。——《说文》

五日一椎牛。——《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后汉书·冯衍传》

(2) 又如:椎楚(杖刑);椎牛(击杀牛);椎坐(捶击坐具);椎秦(椎击秦皇)

(3) 泛指重力撞击 [beat]。如:椎冰(砸冰);椎破(击破;砸破);椎胸跌足(椎胸顿足)

(4) 杀 [kill]。如:椎埋(杀人而加以掩埋);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

椎的拼音: chuí  

〈词性:形〉

(1) 朴实 [simple]。如:椎拙(质朴无文。不加修饰);椎轮(无辐的车轮。比喻事物的创始)

(2) 迟钝 [slow-witted;sluggish;dull]。如:椎鲁(愚昧落后;愚钝);椎钝(愚钝);椎愚(愚笨)

(3) 另见 zhuī  

常用词组

椎心泣血

基本词义

椎的拼音: zhuī  

〈词性:名〉

(1) 椎骨 [vertebra]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脊节谓之椎。”

(2) 又如:胸椎;腰椎

(3) 锥(锥属植物)的古称 [(hinquapin;chinkapin;evergreen chinkapin)]

椎,木名。似栗而小。——《集韵》

(4) 另见 chuí  

常用词组

椎骨、椎间盘、椎体

  拼音  pāi   注音  ㄆㄞ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RG  仓颉  QHA  郑码  DNK  四角  56002  结构  左右电码  2143  区位  3736  统一码  62CD  笔顺  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拍的拼音:pāi(ㄆㄞ)  

⒈ 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

⒉ 浪涛冲击:拍岸。

⒊ 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

⒋ 乐曲的节奏:拍节。

⒌ 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

⒍ 发出:拍发。拍电报。

⒎ 阿谀,巴结:拍马屁。吹吹拍拍。

统一码

拍字UNICODE编码U+62CD,10进制: 25293,UTF-32: 000062CD,UTF-8: E6 8B 8D。

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t、beat、pat、racket、smack

造字法

形声:从扌、白声

English

clap, tap, beat; beat or rhyth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拍的拼音: pāi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白声。本义:拍击)

(2) 同本义 [clap;pat]

举手拍鞍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拍浮(游泳);拍肩(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爱护);拍惜(轻拍爱怜);拍张(伸展肢体拍打);拍球;拍台拍凳(拍桌子打板凳;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

(4) 抚慰 [comfort;console]

妇手拍儿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5) 又如:拍惜(温柔地抚弄);拍户(兼卖酒肴的零售酒馆)

(6) 送发 [send]。如:拍电报

(7) 吹捧、谄媚 [flatter]。如:吹吹拍拍;溜须拍马(比喻谄媚奉承)

(8) 充满;充斥 [fill with]。如:拍塞(充满,充斥);拍满(充满);拍拍(充满);拍足(实足)

(9) 聊天[chat]。如:拍嘴(方言。扯谈);拍话(方言。聊天)

(10) 照像 [take;shoot]。如:拍快照;拍电影

(11) 拐卖;拐骗 [abduct;swindle]。如:拍花

词性变化

拍的拼音: pāi  

〈词性:名〉

(1) 拍子 [bat]。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

(2) 乐曲的节拍,给演奏者指示(如以指挥的手或指挥棒的动作或以节拍机的滴答声)的时间单位或音乐节奏速度单位 [beat]。如:这歌是4/4拍的;一小节四拍;胡笳十八拍

(3) 古兵器名。用以投掷石块或火种 [a kind of weapon]。如:拍刀(刀名。两面有刃,长及丈,利于挥杀);拍车(可以投石或抛掷火种的战车)

常用词组

拍岸、拍案、拍案而起、拍案叫绝、拍板、拍打、拍档、拍发、拍击、拍击声、拍马、拍马屁、拍卖、拍平、拍摄、拍手、拍手称快、拍拖、拍戏、拍胸脯、拍掌、拍照、拍纸簿、拍子

  拼音  wàn   注音  ㄨㄢˋ   
部首  車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LPFQ  仓颉  JJJMU  郑码  FKBR  四角  53012  结构  左右统一码  8F10  笔顺  一丨フ一一一丨丶丶フ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輐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輐断〕无棱角的样子,如“椎柏輐輐,与物宛转。”

统一码

輐字UNICODE编码U+8F10,10进制: 36624,UTF-32: 00008F10,UTF-8: E8 BC 90。

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