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追趋逐耆的意思

zhuīzhú

追趋逐耆



拼音zhuī qū zhú qí

注音ㄓㄨㄟ ㄑㄨ ㄓㄨˊ ㄑ一ˊ

解释谓追逐时尚。

出处《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萧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颜师古注:“追趋逐耆,随所趋向爱耆而追逐之也。趋,读趣,耆,读嗜。”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追趋逐耆是中性词。

繁体追趨逐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ī duī   注音  ㄓㄨㄟ ㄉㄨㄟ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WNNP  五笔98  TNPD  仓颉  YHRR  郑码  MYW  四角  37307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20  区位  5523  统一码  8FFD  笔顺  ノ丨フ一フ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追的拼音:zhuī(ㄓㄨㄟ)  

⒈ 赶,紧跟着:追逐。追逼。追随。追光。追剿。追捕。追奔逐北。

⒉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追认。

⒊ 竭力探求,寻求:追问。追寻。追究。追索。

其他字义

追的拼音:duī(ㄉㄨㄟ)  

⒈ 雕琢:追琢(雕刻)。

⒉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统一码

追字UNICODE编码U+8FFD,10进制: 36861,UTF-32: 00008FFD,UTF-8: E8 BF BD。

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頧鎚

汉英互译

chase、go after、pursue、recall、seek、trace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pursue, chase after; exp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追的拼音: zhuī  

〈词性:动〉

(1)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chase after]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3) 又

追操至 南郡。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5) 追求;追取[pursue;seek]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6)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7) 赶得上;比配 [compare;match]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8)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9)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follow]

追,隨也。——《方言十二》

[《吕氏春秋》]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 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10)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11) 回溯;追念;召回 [recall]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12)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13)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14) 补救 [remedy]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補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5)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16) 追寻 [seek]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17)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18) 追究 [look into]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19)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20) 送别;告别 [bid farewell]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21)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22) 收缴 [take over]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23) 催逼 [press]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24)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常用词组

追奔逐北、追本穷源、追逼、追比、追捕、追补、追查、追悼、追悼会、追肥、追风逐电、追赶、追根、追根究底,追根究底儿、追购、追怀、追还、追悔、追缉、追击、追记、追加、追歼、追剿、追缴、追究、追念、追求、追认、追述、追思、追溯、追诉、追随、追索、追亡逐北、追想、追询、追寻、追忆、追赃、追赠、追逐、追踪

  拼音  qū cù   注音  ㄑㄨ ㄘㄨˋ   繁体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HQV  仓颉  GONSM  郑码  BORX  四角  47807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395  区位  3987  统一码  8D8B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フ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趋(趨)的拼音:qū(ㄑㄨ)  

⒈ 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⒉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⒊ 鹅或蛇伸头咬人。

⒋ 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其他字义

趋(趨)的拼音:cù(ㄘㄨˋ)  

⒈ 古同“促”,催促;急速。

统一码

趋字UNICODE编码U+8D8B,10进制: 36235,UTF-32: 00008D8B,UTF-8: E8 B6 8B。

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趨趍

汉英互译

hasten、hurry、tend to become、tend towards

造字法

形声:从走、刍声

English

hasten, hurry; be attracted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趋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 同本义 [run]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4) 步,行走 [walk]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6)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zip]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7)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8) 奔赴;趋向 [hurry off to;incline to;tend to;become]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10) 追赶,追逐 [pursue]。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11)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12) 通“促”。催促 [urge]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词性变化

趋的拼音:

  

〈词性:名〉

(1) 志趣 [inclination]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2)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3) 节奏 [rhythm]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常用词组

趋避、趋奉、趋附、趋光性、趋近、趋势、趋向、趋向、趋炎附势、趋之若鹜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PI  五笔98  GEPI  仓颉  YMSO  郑码  GQW  四角  31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2  区位  5480  统一码  9010  笔顺  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逐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⒉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⒊ 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  )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统一码

逐字UNICODE编码U+9010,10进制: 36880,UTF-32: 00009010,UTF-8: E9 80 90。

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se、drive out、expel、pursue

造字法

会意:从辶、从豕

English

chase, expel; one by 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chase;pursue]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良马逐。——《易·大畜》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

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简子怒,驱车逐之。——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逐逐(追逐;急于得利);逐驾(追随尊驾;跟随君主左右);逐胜(乘胜追击敌人);逐射(骑马追射以赌输赢);逐利(追逐利润);逐兔(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

(4) 驱逐 [expel;drive out;chase]

文公逐 卫侯而立 叔武。——《公羊传》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5) 又如:逐夫(被拼斥、放逐的人);逐客(驱逐由外国来本国游说或做官的人;指被朝廷贬谪外放的人;赶走来访的客人)

(6) 放逐;流放 [exile]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7) 又如:逐迁(放逐贬谪)

(8) 竞争 [compete]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9) 又如:逐兔(比喻争天下);逐势(竞逐权势);逐走(赛跑);逐争(争夺)

(10) 追求 [seek]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1) 又如:逐奇(追求新奇);逐文(追求辞藻文采);逐名趋势(追求名声和权势);逐利(求取好处)

(12) 流荡 [roam about]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13) 随,跟随 [follow]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又如:逐便(乘便,顺便);逐时(随时);逐队(随众而行);逐群(随群)

词性变化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副〉

依次,按顺序 [one by one;in order]。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一(一个一个地,逐个);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

常用词组

逐北、逐步、逐趁、逐臭、逐处、逐队、逐个、逐寒开窍、逐渐、逐客令、逐鹿、逐年、逐日、逐条、逐一、逐字、逐字逐句

  拼音  qí shì   注音  ㄑ一ˊ ㄕˋ   
简体部首  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老部  
五笔  FTXJ  仓颉  JPA  郑码  BMRK  四角  44601  结构  上下电码  5075  区位  7440  统一码  8006  笔顺  一丨一ノ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耆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  )(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⒉ 强横。

其他字义

耆的拼音:shì(ㄕˋ)  

⒈ 古同“嗜”,爱好。

统一码

耆字UNICODE编码U+8006,10进制: 32774,UTF-32: 00008006,UTF-8: E8 80 86。

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耆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老、日声

English

man of sixty; aged, 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耆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说文》:“从老省,旨声。”形旁本是“老”,为了文字结构匀称,省略了一部分。本义:老)

(2) 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old]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耆耋好礼。——《礼记·射仪》

俾尔耆而艾。——《诗·鲁颂·閟宫》

(3) 又如:耆艾(老人的通称);耆叟(老叟);耆寿耇老(长寿老人);耆耇(老年人。耆为六十岁、耇为九十岁)

(4) 强横的 [tyrannical]

耆,强也。——《广雅》

不懦不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彊也。”

(5) 又如:耆帅(强横拔扈,作乱造反的将帅)

词性变化

耆的拼音:   

〈词性:名〉

师长,长者 [seniors]。如:耆硕(年高有德的人);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耆英(年高硕德者);耆彦(年高望重的人)

〈词性:动〉

通“嗜”( shì  )。爱好 [have a liking for;cherish;like love;would like to]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耆欲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

鸱鸮耆鼠。——《老子·齐物论》

常用词组

耆老、耆儒、耆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