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ī zōng mì yǐng
注音ㄓㄨㄟ ㄗㄨㄥ ㄇ一ˋ 一ㄥˇ
解释觅:寻找。顺着踪迹追寻。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追踪觅影是中性词。
繁体追蹤覓影
动物生肖牛,虎,蛇
追的拼音:zhuī(ㄓㄨㄟ)
⒈ 赶,紧跟着:追逐。追逼。追随。追光。追剿。追捕。追奔逐北。
⒉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追认。
⒊ 竭力探求,寻求:追问。追寻。追究。追索。
追的拼音:duī(ㄉㄨㄟ)
⒈ 雕琢:追琢(雕刻)。
⒉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追字UNICODE编码U+8FFD,10进制: 36861,UTF-32: 00008FFD,UTF-8: E8 BF BD。
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頧鎚
chase、go after、pursue、recall、seek、trace
形声:外形内声
pursue, chase after; expel
详细解释◎ 追的拼音: zhuī
〈词性:动〉
(1)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chase after]
追,逐也。——《说文》
以比追胥。——《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
公追戎于济西。——《左传·庄公十八年》
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管子·七臣七主》
追亡逐北。——汉· 贾谊《过秦论》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庄子·应帝王》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汉主追 韩信,苍生起 谢安。—— 唐· 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闻追豫州。——《资治通鉴》
(3) 又
追操至 南郡。
追购又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穷寇勿追;穷追;猛追;追亡(追逐败亡的人)
(5) 追求;追取[pursue;seek]
库藏粮饷,都是民脂民膏,你只顾侵来肥己买笑追欢,败坏国家许多大事。——《水浒全传》
(6) 又如:追摄(追取);追欠(追缴亏空的款子、拖欠的赋税等);追欢(求欢)
(7) 赶得上;比配 [compare;match]
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拢。——《旧唐书·食货志上》
(8) 又如:追匹(比配;匹配);追配(与前人相匹敌,媲美);追扰(追比侵扰)
(9) 追随,紧紧跟随某人 [follow]
追,隨也。——《方言十二》
[《吕氏春秋》]其言有十二月七十有二候,逐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唐· 柳宗元《时令论》
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10) 又如:追陶仿谢(追随、仿效陶渊明、谢灵运去过隐居生活)
(11) 回溯;追念;召回 [recall]
追亨朝亨。——《周礼·司尊彝》。注:“犹追祭迁庙之主。”
盖追先帝。——诸葛亮《出师表》
(12) 又
深追先帝。
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刘禹锡《问天钧赋序》
(13) 又如:追斋理七(追奠死者);追摄(追念记取);追叹(追溯往事而感叹);追慕(追念仰慕);追摧(追念悲伤);追恨(追溯往事而悔恨)
(14) 补救 [remedy]
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书·五子之歌》
是谓追之。——《素问·调经论》。注:“犹補也。”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追受其牒。——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5) 又如:追像(补救);追补(特加补救以往的不足或缺陷);追救(补救);追书(补记)
(16) 追寻 [seek]
以骥之可以追利避害也。——《韩非子》
(17) 又如:追迹(追寻遗迹);追掩(追踪袭击);追骑(追寻侦察人、事的真象)
(18) 追究 [look into]
苟有不晓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
(19) 又如:追比(定期追究;限期完成);追劾(追究告发以前在职时所犯的罪过)
(20) 送别;告别 [bid farewell]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诗·周颂·有客》
(21) 又如:追赠(帝王在臣子死后送给他的官爵或称号);追酒(饯行);追饯(追送饯行)
(22) 收缴 [take over]
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西游记》
(23) 催逼 [press]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
(24) 又如:追敛(催交租税);追征(催迫征收);追租(催交租税)
追奔逐北、追本穷源、追逼、追比、追捕、追补、追查、追悼、追悼会、追肥、追风逐电、追赶、追根、追根究底,追根究底儿、追购、追怀、追还、追悔、追缉、追击、追记、追加、追歼、追剿、追缴、追究、追念、追求、追认、追述、追思、追溯、追诉、追随、追索、追亡逐北、追想、追询、追寻、追忆、追赃、追赠、追逐、追踪
踪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踪字UNICODE编码U+8E2A,10进制: 36394,UTF-32: 00008E2A,UTF-8: E8 B8 AA。
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蹤䢨
footprint、trace、trail
形声:从足、宗声
footprints, traces, tracks
详细解释◎ 踪的拼音:
蹤 z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 同本义 [trace]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迹和声响);踪辙(踪迹)
(4) 事物的痕迹 [track]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5)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 踪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追随 [follow]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 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曜载书》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隋书》
(2) 又如:踪行(跟着走)
踪迹、踪影
觅(覓)的拼音:mì(ㄇ一ˋ)
⒈ 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
⒉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觅字UNICODE编码U+89C5,10进制: 35269,UTF-32: 000089C5,UTF-8: E8 A7 85。
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觅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覓覔
look for
寻、找
会意:从爪、从见
seek; search
详细解释◎ 觅的拼音:
覓、覔 mì
〈词性:动〉
(1)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2) 同本义 [seek;look for]
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晋书·武帝纪》
自行搜觅。——《聊斋志异·促织》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觅汉(雇工);觅举(士人到处请托人,求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觅食(寻找食物);觅死(求死,寻死);觅取(求取);觅活(求活命);觅婚(求婚)
(4) 偷窃 [steal]
我觅得禁魂张员外的一包儿细软,我将归客店里去,安在头边,枕着头。你觅着我的时,你便去上 东京。——《喻世明言》
(5) 雇 [hire;employ]。如:觅车子(雇车子);觅轿(雇轿子)
觅取、觅食
影的拼音:yǐng(一ㄥˇ)
⒈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⒉ 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⒊ 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
⒋ 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影字UNICODE编码U+5F71,10进制: 24433,UTF-32: 00005F71,UTF-8: E5 BD B1。
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景
shadow、simulacrum、film、image、movie、photograph、picture、trace
形声:从彡、景声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详细解释◎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shadow;reflection]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figure]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photograph]。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trace]。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动〉
(1) 遮蔽;遮盖 [screen]。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allude to]。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pass oneself as]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hide]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radiate]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photo-offset]。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shake]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影本、影壁、影调、影调剧、影集、影集、影迹、影剧、影剧院、影迷、影片、影评、影区、影射、影视、影堂、影戏、影响、影响、影像、影写、影星、影业、影印、影影绰绰、影院、影展、影子、影子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