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驻景挥戈的意思

zhùjǐnghuī

驻景挥戈



拼音zhù jǐng huī gē

注音ㄓㄨˋ ㄐ一ㄥˇ ㄏㄨㄟ ㄍㄜ

解释驻:停留;景:同“影”,日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挥舞长戈使太阳停止运行。比喻留住逝去的光阴。

出处唐·李白《李太白集·日出入行》:“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驻景挥戈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CYGG  五笔98  CGYG  仓颉  NMYG  郑码  XSC  四角  70114  结构  左右电码  7465  区位  5504  统一码  9A7B  笔顺  フフ一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驻(駐)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停留在一个地方:驻足。驻颜(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

⒉ 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部门、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驻扎。驻守。驻防。驻外使节。

统一码

驻字UNICODE编码U+9A7B,10进制: 39547,UTF-32: 00009A7B,UTF-8: E9 A9 BB。

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stationed、halt、stay

造字法

形声:从马、主声

English

to be stationed at, reside at; to st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驻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主声。本义:马立止)

(2) 同本义 [horse halts]

驻,马立也。——《说文》

驻驾。——《后汉书·灵帝纪》。注:“停车处也。”

驻,止也。——《苍颉篇》

怅容与而久驻兮。——《文选·班昭·东征赋》

主称未醉,惟见马驻。——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

(3) 又如:驻马(驻鞍、驻勒。都指使马停下不走)

(4) 古时特指车驾停立 [(of carriage) stop;standstill]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汉书》

(5) 又如:驻罕(古代帝王在外停驻);驻盖(驻轸、驻轴、驻轮、驻轩等,都指停车);驻驾庑(停车棚);驻辇(帝王外出,停在某处)

(6) 停留;止住 [stay;halt]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驻步(停步,止步;停留而不前进或离去);驻气(静气,屏息);驻蹇(使驴停下不走);驻敌(止住敌人的攻势);驻云(止住云动);驻水(拦水)

(8) 驻扎 [be stationed]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 夏口。(住,通“驻”。)——《资治通鉴》

(9) 又如:进驻(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驻泊(停船逗留;宋代屯驻各州的军队);二连驻在河边;驻宿(驻扎过夜);驻屯(驻扎);驻止(驻扎);驻戍(驻扎防守)

(10) 居留其地 [remain;reside;stay]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驻使(驻留外国的大使及公使);驻锡(指僧人之居住寺庙);驻所(机构驻在地)

(12) 留住 [ask sb.to stay;keep sb.where heis]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唐· 雍陶《访友人幽居》

(13) 又如:驻春(留住春天);驻年(留住年华);驻颜(留住容貌使不衰老);驻色(留住年华)

常用词组

驻跸、驻地、驻防、驻剿、驻节、驻军、驻守、驻屯、驻云、驻扎

  拼音  jǐng yǐng   注音  ㄐ一ㄥˇ 一ㄥˇ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JYIU  仓颉  AYRF  郑码  KSJK  四角  60906  结构  上下电码  2529  区位  3016  统一码  666F  笔顺  丨フ一一丶一丨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景的拼音:jǐng(ㄐ一ㄥˇ)  

⒈ 环境的风光:景色。景致。景物。景观。景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景深。

⒉ 情况,状况:景象。景况。年景。

⒊ 佩服,敬慕:景仰。景慕。

⒋ 高,大:景行(xíng   )。

⒌ 姓。

其他字义

景的拼音:yǐng(一ㄥˇ)  

⒈ 古同“影”,影子。

统一码

景字UNICODE编码U+666F,10进制: 26223,UTF-32: 0000666F,UTF-8: E6 99 AF。

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影幜暻

汉英互译

scape

造字法

形声:从日、京声

English

scenery, view; conditi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景的拼音: j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2) 同本义 [sunlight]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景翳翳以将入。——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若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景曜(光彩);景光(亮光);景焕(光彩照射);景辉(光辉)

(4) 太阳 [sun]。如:景夕(黄昏;天黑);景纬(日与星);景西(太阳西斜)

(5) 风景,景致 [landscape]

四时之景不同。——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景状益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山水必自实景。

(6) 又如:西湖十景;景儿(风景画);景候(不同时候的景象);景澄(风景清明);景趣(由景色而生的情趣);景语(诗词中描写景物的文字);景概(景观);秋景;晚景;夜景

(7) 布景 [setting;flats]。如:内景;舞台背景;换景

(8) 时光 [time]。如:景刻(时间);景光(光阴;光景);景迈(时间太晚,过时);景旦(指冬至日)

(9) 剧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scene]。如:第二幕第一景

(10) 景象;情况 [view; circumstances]

晚景之计如何?——《琵琶记》

(11) 古代出门御尘的罩衣 [gown]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仪礼》

(12) 钟乳,即钟面上隆起的部分 [swell on bell surface]

(13) 中国山名 [Jing mountain]

(14) 指河北省邯郸县境的景山

(15) 指河南省景山

(16) 姓

词性变化

景的拼音: jǐng  

〈词性:动〉

(1) 仰慕 [admire;respect]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李白《与韩荆州书》

(2) 又如:景伏(敬仰信服);景企(景仰企慕);景附(旧附,随从);景从(比喻紧密追随);景佩(仰慕佩服)

景的拼音: jǐng  

〈词性:形〉

(1) 大的 [great]

景星者,大星也。——《白虎通·封禅》

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景业(大勋业。多指帝位);景福(大福);景山(大山;高山);景功(大功);景员(广大的疆域。员:幅员,疆界)

(3) 祥瑞 [lucky]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期。——《汉书·武帝纪》

(4) 又如:景光(瑞祥的光气。也指恩德);景云(瑞祥的云气);景瑞(吉兆)

(5) 高 [high]。如: 景行(崇高光明的德行);景望(崇高的声望)

常用词组

景德镇、景点、景观、景况、景慕、景气、景区、景色、景深、景胜、景泰蓝、景物、景象、景炎、景仰、景遇、景致

  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RPLH  仓颉  QBKQ  郑码  DWHE  四角  57054  结构  左右电码  2264  区位  2751  统一码  6325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挥(揮)的拼音:huī(ㄏㄨㄟ)  

⒈ 舞动,摇摆:挥动。挥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挥舞。挥手。

⒉ 抛洒,甩出:挥泪。挥霍。挥洒。挥汗如雨。

⒊ 散发:挥发。发挥。挥斥(奔放)。

⒋ 指派,命令:指挥。挥军。挥师。

统一码

挥字UNICODE编码U+6325,10进制: 25381,UTF-32: 00006325,UTF-8: E6 8C A5。

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揮㩣

汉英互译

brandish、wigwag

造字法

形声:从扌、军声

English

direct; wipe away; squan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挥的拼音:

huī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2) 同本义 [wipe off;shed]

挥,备也。——《说文》

而挥之,谓振去之也。——《周礼·考工记·幌氏》

饮玉爵者弗挥。——《礼记·曲礼》

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杜甫《北征》

既而挥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

(3) 又如:挥涕(洒泪,哭泣);挥尘(拂尘);挥墨(挥洒墨水)

(4) 舞动;摇动 [brandish;flourish;wave]

挥手自兹去。——唐· 李白《送友人》

大呼挥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急挥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挥刀奋斫。

(5) 又如:挥楚(挥杖拷打);挥羽(挥动羽扇);挥弄(挥动);挥棹(摇动长桨)

(6) 挥毫书写 [wield]。如:挥翰(运笔书写);挥染(运笔作画);挥拂(运笔书写);挥斧(喻挥笔为文);挥扫(运笔书写)

(7) 弹奏 [play]。如:挥弦(弹奏乐器);挥手(弹奏古琴);挥弄(弹奏);挥抹;挥拍(弹奏);挥拂(弹奏)

(8) 挥霍 [squander]

纷纷挥霍。——《庄子·文赋》。注:“疾貌。”

(9) 又如:挥金(散发或挥霍钱财);挥攉(豪奢;任意浪费财物)

(10) 指挥 [command]。如:挥羽(谓指挥统率军旅);挥师(指挥军队)

(11) 发扬 [develop]。如:挥发(发扬);挥扬(发扬)

(12) 运动;移动 [move]

天浑而挥,故其运不已。——《太玄·玄告》

(13) 飞翔 [fly]

终奋翼而高挥。——潘岳《西征赋》

(14) 又如:挥忽(飘然而逝)

词性变化

挥的拼音:

huī  

〈词性:名〉

(1) 旗幡。通“徽” [flag]

戎士介而扬挥。——张衡《东京赋》

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2) 光辉。通“辉” [glory]

六爻发挥。——《易·乾》

常用词组

挥斥、挥动、挥发、挥发性、挥发油、挥戈、挥汗成雨、挥毫、挥霍、挥金如土、挥泪、挥洒、挥师、挥手、挥舞、挥麈

  拼音    注音  ㄍㄜ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AGNT  五笔98  AGNY  仓颉  I  郑码  HM  四角  5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2047  区位  2474  统一码  6208  笔顺  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戈的拼音:gē(ㄍㄜ)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  )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⒉ 姓。

统一码

戈字UNICODE编码U+6208,10进制: 25096,UTF-32: 00006208,UTF-8: E6 88 88。

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gger

造字法

象形:像长柄兵器形

English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戈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常用词组

戈壁

驻景挥戈: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