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屯蹶否塞的意思

zhūnjué

屯蹶否塞



拼音zhūn jué pǐ sè

注音ㄓㄨㄣ ㄐㄩㄝˊ ㄆ一ˇ ㄙㄜˋ

解释颠连困厄。

出处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例子就让我们一步步去感受吧!也许有屯蹶否塞之苦,若能心宽体阔,泰然而充满智慧地应对进退,何知黍谷不生春意?《我心目中的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tún zhūn   注音  ㄊㄨㄣˊ ㄓㄨㄣ   
部首  屮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GBNV  仓颉  PU  郑码  HDZI  四角  50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470  区位  4545  统一码  5C6F  笔顺  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屯的拼音:tún(ㄊㄨㄣˊ)  

⒈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⒉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⒊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其他字义

屯的拼音:zhūn(ㄓㄨㄣ)  

⒈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统一码

屯字UNICODE编码U+5C6F,10进制: 23663,UTF-32: 00005C6F,UTF-8: E5 B1 AF。

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lect、station、store up、village

造字法

会意:从贯一

English

village, hamlet; camp; s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屯的拼音: tún  

〈词性:动〉

(1) (会意。从屮贯一。屮( chè  ),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 zhūn  )本义: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2) 聚集 [assemble]

屯,聚也。——《广雅·释诂三》

胜广皆为屯长。——《汉书·陈胜传》。 师古曰:“人所聚曰屯。”

火与日,吾屯也。——《庄子·寓言》

屯骑罗而星布。——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屯聚(会合,聚集);屯屯(聚集);屯合(聚集);屯行(集中行进);屯萃(聚集);屯结(聚集;集结);屯塞(聚拢堵塞);屯师(集结军队);屯居(聚居)

(4) 戍守,驻扎 [garrison]

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屯新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屯封(屯守之地);屯堡(军队戍守的保垒);屯卫(派兵驻守护卫);屯籍(登载屯兵的名册);屯夫(守卒);屯列(布防,屯驻);屯次(驻扎);屯防(驻兵防御);屯住(屯驻。驻守);屯泊(驻扎)

(6) 屯田 [have garrison troops open up wasteland and grow food grain]。如:屯政(有关屯田的事务);屯丁(屯田之人);屯田客(募来屯田的农民);屯弁,屯衙(管理屯田的小吏);屯收(屯田的收益);屯利(屯田之利);屯官(掌管屯田事务的官)

(7) 积聚。聚集储存起来 [store up]

蜂屯蚁杂,不可爬搜。——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

(8) 又如:屯积(积聚财货);屯粮;屯积居奇(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屯云(积聚的云气)

(9) 阻塞 [block]。如:屯门;屯路;屯咽(阻塞);屯街塞巷

词性变化

屯的拼音: tún  

〈词性:名〉

(1) 屯子,村庄 [village]。如:屯落(村庄;村落)

(2) 兵营 [camp]

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管子》

(3) 小山 [hill]

生于陵屯。——《庄子·至乐》

(4) 河港靠船之处 [pier]

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黄花峪》

(5) [马雅历法]∶年 [tun],由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构成的三百六十天的周期,并且用作再加五天的三百六十五天的马雅历长年的基础

常用词组

屯兵、屯积、屯集、屯街塞巷、屯聚、屯垦、屯守、屯戍、屯田、屯扎、屯长、屯驻、屯子

基本词义

屯的拼音: zhūn  

〈词性:形〉

(1) 艰难;困顿 [hard]

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尾曲。一,地也。指事。——《说文》

屯者,物之始生也。——《易·序卦》

屯见而不失其居。——《易·杂卦》

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易》

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唐· 项斯《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

(2) 又如:屯穷(困顿贫穷);屯邅(困顿不得志);屯蹇(艰难困苦,不顺利);屯謇(艰难,不顺利);屯蹶(艰难困顿)

(3) 迟钝 [slow]。如:屯钝(迟钝,笨拙);屯闵(迟钝愚鲁)

词性变化

屯的拼音: zhūn  

〈词性:动〉

(1) 吝惜 [grudge]

屯其膏。——《易·屯》

(2) 又如:屯膏(吝于对下广施德泽)

(3) 另见 tún  

  拼音  jué juě   注音  ㄐㄩㄝˊ ㄐㄩㄝ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KHDW  仓颉  RMMTO  郑码  JIZR  四角  61182  结构  左右电码  6474  区位  8574  统一码  8E76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一ノ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蹶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跌倒。

⒉ 挫折,失败:一蹶不振。

⒊ 竭尽,枯竭: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⒋ 踏,踩。

其他字义

蹶的拼音:juě(ㄐㄩㄝˇ)  

⒈ [尥蹶子](liào juě zi)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

统一码

蹶字UNICODE编码U+8E76,10进制: 36470,UTF-32: 00008E76,UTF-8: E8 B9 B6。

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蹶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足、厥声

English

stumble, fall down; tramp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蹶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厥声。本义:倒下,跌倒)

(2) 同本义 [fall]

蹶,僵也。——《说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吕氏春秋·慎行》

处足则为萎,为蹶。——《吕氏春秋·尽数》

毅恐蹶仆地。——唐· 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躄(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

(3) 折损 [suffer a setback;suffer loss of]

蹶上将军。——《史记·孙吴传》。索隐:“毙也。”

(4) 又如:一蹶不振;蹶衂(衰败;损伤)

(5) 用一脚或双脚猛踢,尤指马、骡等动物用后腿向后踢 [kick]。如:蹶踢(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6) 疾行,跑 [run]

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国语·越语》

(7) 踏;蹈 [tramp]

子胥两祛高蹶而出于廷。——《吕氏春秋·知化》

(8) 又如:蹶张(用脚踏来发射强弩);蹶弩(用脚踏强弩发箭)

(9) 挖掘;拔出 [dig]

蹶穴其中。——《大戴礼·曾子疾病篇》

是谓蹶其本。——《左传·襄公十九年》。注:“犹拔也。”

(10) 又如:蹶拔(掘取;拔出);蹶穴(掘洞穴)

(11) 竭尽,枯竭 [exhaust;use up]

财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性变化

蹶的拼音: jué  

〈词性:形〉

急遽的样子 [surprisedly]。如:蹶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蹶蹶(惊动的样子);蹶劣(疾起的样子)

常用词组

蹶角、蹶子

  拼音  fǒu pǐ   注音  ㄈㄡˇ ㄆ一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IKF  五笔98  DHKF  仓颉  MFR  郑码  GIJ  四角  10609  结构  上下电码  0694  区位  2381  统一码  5426  笔顺  一ノ丨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否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⒉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⒊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其他字义

否的拼音:pǐ(ㄆ一ˇ)  

⒈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统一码

否字UNICODE编码U+5426,10进制: 21542,UTF-32: 00005426,UTF-8: E5 90 A6。

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ny、nay、negate、n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不、从口

English

not, no, negative;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否的拼音: fǒu  

〈词性:副〉

(1) (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2) [古]∶不,不然,不如此 [nay;no]

否,不也。——《说文》

否臧凶。——《易·师》

否德黍帝位。——《书·尧典》。注:“皆训不。”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这是妥当的办法吗?否

(4) 非,不是 [not]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则熟虑而从之。——《礼记·表记》。注:“谓非己志也。”

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5) ——用于“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发,需视天气而定

(6) 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又如:汝知之否

(8) 另见   

常用词组

否定、否决、否决权、否认、否则

基本词义

否的拼音:   

〈词性:动〉

(1) 闭塞;阻隔不通 [block]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denounce;censure]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4) 变坏;灭绝 [become extinct]

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词性变化

否的拼音:   

〈词性:形〉

(1) 困厄;不顺 [poverty-stricken]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又如:否屈(困顿受挫);否败(穷困;时运不好);否往泰来(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而末泰(时局动荡不安);否运(恶运,坏运)

(3) 恶 [evil]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否心(邪恶之心);否德(卑劣的品德);否臧(善恶)

(5) 通“鄙”。鄙陋 [superficial;shallow]

不善少而否老。——《庄子·大宗师》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6) 又如:否妇(鄙陋的妇女)

〈词性:名〉

(1) 通“痞”。病名,胸中满闷结块的病 [lump in the abdomen]

心下否痛。——《素问·五常政大论》

(2) 又如:否肿(痞块肿胀)

(3) 另见 fǒu  

常用词组

否极泰来、否泰

  拼音  sāi sài sè   
注音  ㄙㄞ ㄙㄞˋ ㄙㄜ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PFJF  五笔98  PAWF  仓颉  JTCG  郑码  WDOB  四角  30104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049  区位  4091  统一码  585E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塞的拼音:sāi(ㄙㄞ)  

⒈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⒉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其他字义

塞的拼音:sài(ㄙㄞˋ)  

⒈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其他字义

塞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统一码

塞字UNICODE编码U+585E,10进制: 22622,UTF-32: 0000585E,UTF-8: E5 A1 9E。

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㥶㩙揌簺賽

汉英互译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ill in、stopper、stuff、tuck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土、寒省声

English

stop up, block, seal, cork; pass, frontier; fort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 xià  )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2) 同本义 [stop up;block up]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4) 填塞;充满 [stuff;cram;squeeze in]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6) 遏止,禁止 [suppress;prohibit;ban;forbid]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7)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8) 使满足[satisfy]。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9) 补救;抵偿[compensate]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10)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11) 答,回报[answer;repay]。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12) 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 [manage to arrange a position for sb.]。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13) 行贿 [practise bribe]。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14) 搪塞;应付 [evade;stall]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15)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词性变化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名〉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 [stopper;cork]。如:瓶塞;木塞;活塞

塞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困窘,时运不通 [be in difficult position]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2) 诚实 [honest]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3) 另见 sài;sè  

常用词组

塞包袱、塞擦音、塞车、塞耳偷铃、塞规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sài  

〈词性:名〉

(1)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pas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ortress]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3) 边境[frontier]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 范仲淹《渔家傲》

(4)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5) 特指东北边境 [Northern frontier]。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6)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gambling]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塞的拼音: sài  

〈词性:动〉

(1) 构筑要塞 [build fortress;construct fortifications]

南朝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2) 通“赛”。酬神 [sacrifice to God]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3)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4) 另见 sāi  ;   

常用词组

塞外、塞翁失马

基本词义

塞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stuff]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3) 另见 sāi  ; sài  

常用词组

塞音、塞责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