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灼背烧项的意思

zhuóbèishāodǐng

灼背烧项



拼音zhuó bèi shāo dǐng

注音ㄓㄨㄛˊ ㄅㄟˋ ㄕㄠ ㄉ一ㄥˇ

解释灼:烧。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出处《宋史·朱寿昌传》:“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灼背烧项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OQYY  仓颉  FPI  郑码  UORS  四角  97820  结构  左右电码  3504  区位  5538  统一码  707C  笔顺  丶ノ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灼的拼音:zhuó(ㄓㄨㄛˊ)  

⒈ 烧,炙:灼热。灼伤(烧伤)。焦灼。心急如灼。

⒉ 明白透彻:真知灼见。

⒊ 鲜明:灼灼。灼亮。灼然。

统一码

灼字UNICODE编码U+707C,10进制: 28796,UTF-32: 0000707C,UTF-8: E7 81 BC。

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ght、burn、luminous、scorch

造字法

形声:从火、勺声

English

burn; broil; cauterize; br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灼的拼音: zhuó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

(2) 同本义 [burn;scorch;cauterize]

灼,炙也。——《说文》

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诗·节南山》笺

征丝灼之。——《史记·龟策传》

不可灼也。——《淮南子·泛论》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

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书·洛诰》

(3) 又如:灼艾(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灼臂落发(烧炙手臂剃去头发。佛教徒表示自我忏悔的一种方式);灼火(燃火)

(4) 烫伤 [scald]

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倾即熟,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不为灼也。——《水经注》

(5) 照亮,用光亮照明 [illuminate]

皆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徐珂《清稗类钞》

(6) 又如:灼灼(鲜明;明亮的样子);灼天(照亮天空);灼夜(照亮黑夜)

词性变化

灼的拼音: zhuó  

〈词性:形〉

(1) 通“焯”( zhuō  )。明亮,鲜明 [bright;luminous]

灼见三有俊心。——《书·立政》

(2) 又

我其克灼知厥若。

灼绣颈而衮背。——潘岳《射雉赋》

(3) 又如:灼灼辉辉(明亮炽盛);灼耀(明亮耀眼);灼如(昭明显赫的样子);灼粲(光辉灿烂);灼眼(明亮耀眼)

(4) 明光;透彻 [penetrating]。如:灼知(明白了解);灼灼;灼戒(洞鉴);真知灼见

(5) 焦急 [anxious]。如:灼急;灼热

常用词组

灼急、灼见、灼热、灼烧、灼痛、灼灼

  拼音  bèi bēi   注音  ㄅㄟˋ ㄅㄟ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UXEF  仓颉  LPB  郑码  TIRQ  四角  12227  结构  上下电码  5154  区位  1719  统一码  80CC  笔顺  丨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背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⒉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⒊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⒋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⒌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⒍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⒎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⒏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

⒐ 偏僻:背静。

⒑ 听觉不灵:耳背。

其他字义

背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人用背驮(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统一码

背字UNICODE编码U+80CC,10进制: 32972,UTF-32: 000080CC,UTF-8: E8 83 8C。

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倍偝北揹

汉英互译

back、recite、violate、unlucky

相关字词

负、向、腹

造字法

形声:从月、北声

English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背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人用脊背驮 [东西] [have on one's 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常用词组

背包、背本就末、背不住、背部、背场儿、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驰、背搭子、背褡、背道儿、背道而驰、背地里、背篼、背恩忘义、背风、背风港、背风面、背旮旯儿、背光、背后、背脊、背井离乡、背景、背静、背靠、背靠背、背离、背理、背篓、背面、背谬、背叛、背气、背弃、背人、背山起楼、背生芒刺、背时、背书、背熟、背水一战、背水阵、背诵、背向、背心、背信、背信弃义、背兴、背眼、背阴儿、背影儿、背约、背运、背着手

  拼音  shāo   注音  ㄕㄠ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ATQ  仓颉  FJPU  郑码  UOHG  四角  95812  结构  左右电码  3599  区位  4153  统一码  70E7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フノ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烧(燒)的拼音:shāo(ㄕㄠ)  

⒈ 使东西着火:焚烧。燃烧。烧灼。烧毁。

⒉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

⒊ 一种烹饪方法:烧茄子。烧鸡。

⒋ 体温增高:发烧。退烧。

⒌ 经烘烤制成的饼:烧饼。火烧。

⒍ 一种烈性白酒:烧酒。高粱烧。

⒎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统一码

烧字UNICODE编码U+70E7,10进制: 28903,UTF-32: 000070E7,UTF-8: E7 83 A7。

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燒焼㶮

汉英互译

bake、burn、cremation、cook、fever、grill

相关字词

焚、燃

造字法

形声:从火、尧声

English

burn; bake; heat; r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烧的拼音:

s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2) 同本义 [burn]

烧,爇也。——《说文》

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

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

(3)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4) 烘烤;曝晒 [roast]。如:烧炙(烧烤);烧猪(烧烤猪肉);烧鸭(即烤鸭)

(5) 照耀;照射 [radiate;shine]。如:烧空(映红天空);烧眼(耀眼)

(6) 加热使物体发生变化 [fire]。如: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烧汞(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烧金(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烧银(指炼丹);烧炼(冶炼);烧药(炼制丹药;煎药);烧铄(炼熔)

(7) 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 [fry after stewing;stew after frying]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苏轼《新城道中诗》

(8) 体温升高,得热病 [have a tempeture;run a fever]。如:孩子连烧两天了;现在还烧着呢

词性变化

烧的拼音:

shāo  

〈词性:名〉

(1) 野火 [field fire]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诗》

(2) 指烧酒 [liquid]。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又如:烧刀(强烈的酒。也称烧刀子)

常用词组

烧包、烧杯、烧饼、烧刀子、烧饭、烧高香、烧锅、烧焊、烧荒、烧毁、烧火、烧碱、烧焦、烧结、烧酒、烧烤、烧埋、烧卖、烧毛、烧瓶、烧伤、烧香、烧心、烧云、烧纸、烧制、烧灼、烧灼感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一ㄤˋ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DMY  仓颉  MMBO  郑码  BIGO  四角  111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09  区位  4778  统一码  9879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项(項)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⒉ 量词,分类的条目,:项目。事项。

⒊ 钱款,经费:款项。进项。存项。

⒋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⒌ 姓。

统一码

项字UNICODE编码U+9879,10进制: 39033,UTF-32: 00009879,UTF-8: E9 A1 B9。

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ape、item、sum、term

造字法

形声:从页、工声

English

neck, nape of neck; sum; fun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项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工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脖子的后部)

(2) 同本义 [nuque;nape of the neck]

项,头后也。——《说文》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项背相望。——《后汉书·左雄传》

(3) 又如:项髻(挽发髻于颈后);项窝(脖子后部的凹处)

(4) 泛指人颈 [neck]

老魔将芭蕉扇插在后项衣领。——《西游记》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项头(头与脖项);项领(指颈部);项缩(缩颈。形容畏惧的样子)

(6) 代数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 [term]。如:内项;外项

(7) 款项 [sum (of money)]。如:进项;欠项;出项;项头(项目)

(8) 春秋时国名 [Xiang state]。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

(9) 冠的后部 [hat back]

宾右手执项,左手执前进客。——《仪礼·士冠礼》

(10) 姓

词性变化

项的拼音:

xiàng  

〈词性:量〉

用于分项目的事物 [item;subparagraph]。如:八项注意;下列各项;一项任务;援引该法律的第六条第三款第二项

常用词组

项背、项脊轩、项链、项目、项圈、项饰、项图、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