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擢筋剥肤的意思

zhuójīnbāo

擢筋剥肤



拼音zhuó jīn bāo fū

注音ㄓㄨㄛˊ ㄐ一ㄣ ㄅㄠ ㄈㄨ

解释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

出处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擢筋剥肤是贬义词。

繁体擢筋剥膚

近义擢筋割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NWY  仓颉  QSMG  郑码  DYYN  四角  57015  结构  左右电码  2359  区位  6310  统一码  64E2  笔顺  一丨一フ丶一フ丶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擢的拼音:zhuó(ㄓㄨㄛˊ)  

⒈ 拔:擢发(  )难(nán  )数(shǔ  )(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不清)。

⒉ 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统一码

擢字UNICODE编码U+64E2,10进制: 25826,UTF-32: 000064E2,UTF-8: E6 93 A2。

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擢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omote、pull out

造字法

形声:从扌、翟声

English

pull up, draw up; se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擢的拼音: z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翟(   )声。本义:抽引,拉拔)

(2) 同本义 [extract;drag;pull out]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拔根曰擢。——《小尔雅》

擢贾之发,以赎 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列传》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枚乘《上书谏吴王》

卓齿之用 齐也,擢 湣王之筋,悬之庙梁。——《韩非子·奸劫弑臣》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宋· 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

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汉· 王符《潜夫论》

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明· 刘基《如梦令·题画》

(3) 又如:擢筋剥肤(擢筋割骨。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擢发(拔下头发)

(4) 选拔 [select]

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正字通》

(5) 又如:擢佐(选拔辅佐人才);擢奇(选拔奇才);擢举(选拔荐举)

(6) 拔官,提升官职 [promote]

程乌、 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瑞已擢 嘉兴通判。——《明史》

(7) 又

擢瑞户薄主事。

(8) 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拔(提拔);擢拜(提拔授官);擢进(提拔进用);擢叙,擢序(提拔叙用);擢授(提升);擢登(犹擢升)

(9) 耸出 [erect]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韦应物《郡斋移杉》诗

(10) 又如:擢本(高耸的样子);擢拔(犹耸出,耸拔);擢削(耸立突出的样子);擢干(谓树干挺生、耸拔)

(11) 登,及 [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如:擢科(登第);擢冠(登第夺魁);擢桂(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常用词组

擢第、擢升、擢用、擢秀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ELB  五笔98  TEER  仓颉  HBKS  郑码  MQYM  四角  88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85  区位  2978  统一码  7B4B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フ一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筋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统一码

筋字UNICODE编码U+7B4B,10进制: 31563,UTF-32: 00007B4B,UTF-8: E7 AD 8B。

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竻肋荕觔

汉英互译

muscle、tendon、veins that stand ou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uscles; tend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筋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常用词组

筋斗、筋骨、筋节、筋挛、筋络、筋肉

  拼音  bāo bō   注音  ㄅㄠ ㄅㄛ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VIJH  仓颉  NELN  郑码  XBKK  四角  1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75  区位  1694  统一码  5265  笔顺  フ一一丨丶一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剥的拼音:bāo(ㄅㄠ)  

⒈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其他字义

剥的拼音:bō(ㄅㄛ)  

⒈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  )。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统一码

剥字UNICODE编码U+5265,10进制: 21093,UTF-32: 00005265,UTF-8: E5 89 A5。

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剝礡

汉英互译

shell、peel、shin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录

English

pe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剥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1) [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skin;peel;peel off]

或剥或烹。——《诗·楚茨》

(2)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3) 另见   

常用词组

剥夺、剥离、剥落、剥蚀、剥削、剥削者

  拼音    注音  ㄈㄨ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EFWY  五笔98  EGY  仓颉  BQO  郑码  QBOD  四角  75280  结构  左右电码  5227  区位  2384  统一码  80A4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肤(膚)的拼音:fū(ㄈㄨ)  

⒈ 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

⒉ 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

⒊ 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

统一码

肤字UNICODE编码U+80A4,10进制: 32932,UTF-32: 000080A4,UTF-8: E8 82 A4。

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kin

造字法

形声:从月、夫声

English

skin; superficial, shal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肤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 同本义 [skin]

肤受之愬。——《论语·颜渊》

衣不暖肤。——《商君书·算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3) 又如:肌肤(肌肉皮肤);肤革(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外面,表面);肤不生毛(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

(4) 树木、果实的表皮 [bark;skin]。如:肤部(表皮);肤果(可连皮吃的果实)

(5) 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sth.resembling skin]

纸光洁如玉,肤如卵膜。——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

(6) 又如:草皮;纸张

(7)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sacrificial meat]

麋肤,鱼醢。——《礼记》。郑玄注:“肤,切肉也。”

(8) 古代长度单位,一指为寸,四指为肤 [measure unit of length]。如:肤寸(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

(9) 较短的距离 [short distance]。如:肤寸之地无得

(10) 外表 [appearance]

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肤也。——宋· 苏轼《王定国真赞》

(11) 通“簠”(   )。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a square grain receptacle]

剥床以肤,凶。——《易·剥卦》

词性变化

肤的拼音:

  

〈词性:形〉

(1) 浅薄 [superficial]

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汉·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肤见(浅陋的见解);肤学(浅学,所学浅陋);肤俗(肤浅庸俗);肤庸(浅薄平庸);肤语(肤辞,肤浅空泛的言语)

(3) 大 [big]

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4) 又如:肤功(大功)

(5) 肥美,美 [beautiful]

公孙硕肤。——《诗·豳风·狼跋》

(6) 又如:肤美(优美敏捷);肤敏(德行美好,行事敏捷)

常用词组

肤皮潦草、肤浅、肤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