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ū wéi cuì yōng
注音ㄓㄨ ㄨㄟˊ ㄘㄨㄟˋ ㄩㄥ
解释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画堂中珠围翠拥。”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富有。
感情珠围翠拥是中性词。
繁体珠圍翠擁
近义珠围翠绕、珠绕翠围
动物生肖牛,虎,蛇
珠的拼音:zhū(ㄓㄨ)
⒈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⒉ 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
珠字UNICODE编码U+73E0,10进制: 29664,UTF-32: 000073E0,UTF-8: E7 8F A0。
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ad、pearl
形声:从王、朱声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详细解释◎ 珠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pearl]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pearl and jade]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florid;fine]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bead]。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drop]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珠蚌、珠宝、珠宝盒,珠宝箱、珠翠、珠光宝气、珠还、珠辉玉丽、珠玑、珠江、珠泪、珠泪偷弹、珠联璧合、珠帘、珠母、珠算、珠围翠绕、珠心、珠玉、珠圆玉润、珠子
围(圍)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围攻。围城。突围。解围。
⒉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巾。围墙。围裙。
⒊ 四周:外围。周围。
⒋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围字UNICODE编码U+56F4,10进制: 22260,UTF-32: 000056F4,UTF-8: E5 9B B4。
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圍囗
all round、beleaguer、enclose、surround
形声:从囗、韦声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详细解释◎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动〉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enclose;surround]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encompass;surround]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defense]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violate;leave]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defensive wall surrounding village]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exclosure]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forbidden zone]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low-lying paddy fields]
(5) 区域 [area]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peripher]。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ring of encirclement]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 围的拼音:
圍 wéi
〈词性:量〉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围坝、围抱、围脖,围脖儿、围捕、围场、围城、围城打援、围簇、围点打援、围堵、围攻、围观、围裹、围击、围挤、围歼、围剿、围聚、围垦、围困、围栏、围猎、围拢、围棋、围墙、围裙、围绕、围网、围魏救赵、围岩、围堰、围腰,围腰儿、围追堵截、围桌、围子、围嘴、围坐
翠的拼音:cuì(ㄘㄨㄟˋ)
⒈ 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⒉ 〔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⒊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翠字UNICODE编码U+7FE0,10进制: 32736,UTF-32: 00007FE0,UTF-8: E7 BF A0。
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翆臎
emerald green、jade green
形声:从羽、卒声
color green; kingfisher
详细解释◎ 翠的拼音: cuì
〈词性:名〉
(1)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2)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kingfisher]
(3) 又如: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比喻人因有才而遭嫉害);翠毛(翠鸟的羽毛);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翠禽(翠鸟)
(4) 翠鸟的羽毛,可作装饰品 [feathers of kingfishers]。如:翠翘(古时女子首饰名。形似翠鸟尾上的长羽);翠华(指皇家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而成的旗帜)
(5) 又指青、绿、碧色的玉石 [green jade]。如:翠纯珠围(绕以翡翠,围以珠玉);翠冠(翠玉所饰之冠);翠佩(翠玉的佩饰。亦借指美女)
◎ 翠的拼音: cuì
〈词性:形〉
(1) 青、绿、碧之类的颜色 [bluish green]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三)》
青树翠蔓。——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又如:翠樾埭(绿荫覆盖的堤坝);翠筠(绿竹);翠微(青葱的山色);翠屏(山名。亦指山色苍翠如屏);翠羽(青绿色的鸟羽)
(3) 与美人有关的。一般为美丽的意思 [beautiful]。如:翠眉(用黛螺画的眉。比喻美人的眉毛);翠蛾(用黛点色的蛾属。指美人的眉毛。也指美人)
(4) 色调鲜明 [bright]。如:翠旃(色泽鲜明的曲柄旗);翠墨(色泽鲜明的墨;色泽鲜明的字迹);翠灿(鲜明的样子)
翠碧、翠柏、翠蓝、翠绿、翠鸟、翠生生、翠微、翠玉
拥(擁)的拼音:yōng(ㄩㄥ)
⒈ 抱:拥抱。
⒉ 围着:前呼后拥。
⒊ 推举,爱护:拥戴。拥护。
⒋ 聚到一块:拥挤。簇拥。
⒌ 具有:拥有。
⒍ 遮蔽:拥蔽(亦作“壅蔽”)。拥塞(sè )。
拥字UNICODE编码U+62E5,10进制: 25317,UTF-32: 000062E5,UTF-8: E6 8B A5。
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擁㨣
crowd、embrace、support
形声:从扌、用声
embrace, hug, squeeze; crowd
详细解释◎ 拥的拼音:
擁 y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2) 同本义 [hug]
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汉· 刘向《列女传》
(3) 又如:拥树(拥抱小孩;环抱树木);拥矢(古代行投壶礼时,卑者抱矢而投);拥社(抱持社主);拥持(拥抱);拥膝(抱膝)
(4) 簇拥 [environ]
诸将所拥。——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蜂拥而上。——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乡民蚁拥。——《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前呼后拥;一群人拥着老教授走出来;拥攒(围拢);拥舍(厅堂边的小屋)
(6) 环抱 [surround]
回首孤城,依约青山拥。——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旗翻光复照神州,虎踞龙蟠拥 石头。——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7) 又如:拥列(环抱耸列);拥炉(围炉取暖);拥带(屏障环绕)
(8) 持;执持 [hold]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拥豪民马前。——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拥篲(为迎接贵宾而大扫除);拥书(持书;捧读;亦指沉溺于书堆中);拥主(挟持君主)
(10) 聚集 [gather]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蜀老》
(11) 又如:拥兵(掌握、聚集军队);拥集(聚集)
(12) 拥戴 [support]。如:拥立(拥戴皇帝或首领即位);拥祐(拥右,拥佑。拥戴帮助;保佑);拥军(地方拥护军队)
(13) 拥挤 [crowd]
严禁闲人围看,拥挤喧哗。——《福惠全书·刑名部·人命上》
(14) 又如:拥户(挤满一屋子)
(15) 护卫 [guard]。如:拥全(护卫保全)
(16) 裹 [wrap]
以衾拥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 又如:拥项(围脖);拥皋比(坐拥皋比。任教。皋比:虎皮);拥衾、拥被(半卧以被裹护下体);拥覆(围裹覆盖)
(18) 通“壅”。阻塞 [block]
又拥阏不通。——《史记·朝鲜列传》
事不拥隔。——《三国志·夏侯尚传》
拥隔我通逵。——唐· 丘鸿渐《愚公移山赋》
(19) 又如:拥遏(阻塞,阻拦);拥道(堵塞道路);拥滞(留滞;阻滞;滞缓)
(20) 遮盖 [cover]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内则》
(21) 又如:拥蔽(遮掩);拥掩(遮掩)
(22) 占有 [have]
拥雍州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拥众数万。——《汉书·李广苏建传》
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23) 又如:拥蹲(占有权位);拥制(控制);拥兵(掌握、聚集军队)
(24) 培植 [cultivate]。如:拥灌(培植灌溉);拥土(在作物茎的基部周围培土)
拥抱、拥戴、拥护、拥彗、拥挤、拥进、拥聚、拥军优属、拥旄、拥塞、拥有、拥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