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
注音ㄓㄨ ㄓㄨ ㄐ一ㄠˋ ㄌ一ㄤˋ
解释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铢铢校量是中性词。
繁体銖銖校量
近义锱铢必较、铢铢较量、锱铢较量
动物生肖牛,虎,蛇
铢(銖)的拼音:zhū(ㄓㄨ)
⒈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铢两(极轻微的分量)。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喻极微小的数量)。铢积寸累(lěi )(喻一点一滴地积累)。
⒉ 不锋利:铢钝。
铢字UNICODE编码U+94E2,10进制: 38114,UTF-32: 000094E2,UTF-8: E9 93 A2。
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铢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銖
baht
形声:从钅、朱声
unit of weight, one twenty-fourth of a Chinese ounce (liang)
详细解释◎ 铢的拼音:
銖 zhū
〈词性:量〉
(1) (形声。从金,朱声。从“金”与货币有关。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an ancient weight measure]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
(3) 现代泰国基本货币单位[baht;bat]
铢,权十分黍之重也。——《说文》
(4) [名]∶姓
◎ 铢的拼音:
銖 zhū
〈词性:形〉
(1) 钝,不锋利 [blunt]
其兵戈铢而无刃。——《淮南子·齐俗》
(2) 细微 [slight]
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辽史》
铢积寸累、铢两悉称、铢铢校量
铢(銖)的拼音:zhū(ㄓㄨ)
⒈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铢两(极轻微的分量)。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喻极微小的数量)。铢积寸累(lěi )(喻一点一滴地积累)。
⒉ 不锋利:铢钝。
铢字UNICODE编码U+94E2,10进制: 38114,UTF-32: 000094E2,UTF-8: E9 93 A2。
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铢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銖
baht
形声:从钅、朱声
unit of weight, one twenty-fourth of a Chinese ounce (liang)
详细解释◎ 铢的拼音:
銖 zhū
〈词性:量〉
(1) (形声。从金,朱声。从“金”与货币有关。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an ancient weight measure]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
(3) 现代泰国基本货币单位[baht;bat]
铢,权十分黍之重也。——《说文》
(4) [名]∶姓
◎ 铢的拼音:
銖 zhū
〈词性:形〉
(1) 钝,不锋利 [blunt]
其兵戈铢而无刃。——《淮南子·齐俗》
(2) 细微 [slight]
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辽史》
铢积寸累、铢两悉称、铢铢校量
校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⒉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校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比较:校场。
⒉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校字UNICODE编码U+6821,10进制: 26657,UTF-32: 00006821,UTF-8: E6 A0 A1。
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挍
school、check、collate、compare、field officer
形声:从木、交声
school; military field officer
详细解释◎ 校的拼音: jiào
〈词性: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fetters]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2) 栅栏 [railing]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3)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4) 校样 [proof]。如:一校;二校
(5)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horsekeeper official taking charge of horsekeep]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6) 又如:校人(周礼官名。马官之长)
(7) 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barrack]
常护军傅校获王。——《汉书·卫青传》。注:“校者,营垒之称。”
五校大夫。——《战国策·中山策》。注:“军营也。”
(8) 又如:校队(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亦指部队,队伍);校联(谓营垒相联);校骑(骑兵队伍);校垒(营垒)
◎ 校的拼音: jiào
〈词性:动〉
(1) 订正,改正[文字中的错误] [proofread]
校,度也。——《广雅》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汉书·张安世传》
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陈寿《三国志》
(2)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书;校书(校对勘正书中的讹误;古代还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书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书之事);校缀(将散佚的书籍加以校对整理,连缀在一起)
(3) 考核,考察 [examine;check]
比校民之有道者。——《国语·齐语》
以实校之。——《资治通鉴》
(4)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专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国时魏、吴均设校事,为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调查户口、财物;考核评定);校贯(核点经费);校数(数计)
(5) 较量 [contest]
校武票禽。——扬雄《长杨赋》
不与诸弟校竞。——李延寿《北史》
(6) 又如:校兵(交战);校武(考较武艺);较勇(较量勇力);校埒(比武场);校射(比试射技和武艺);校能(比试才艺);校棋(切磋棋艺)
(7) 对抗;抗衡 [oppose;resist]
韩 魏之强,足以校于 秦。——《史记》
而与奥同盟之 德国,示威胁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声。—— 梁启超《欧战蠡测》
(8) 计较;考虑 [fuss about]
犯而不校。——《论语》
其间得失何足校。——宋· 欧阳修《寄圣俞》
(9) 又如:校怨(计较怨仇);校计(犹计较);校竞(犹计较);校短推长(校短量长。谓衡量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10) 装饰 [decorate]。如:校饰(装饰);校具(装饰的物品);校体(装扮自己)
(11) 计算 [calculate]。如:校计(计算,核算)
(12) 另见 xiào
校测、校场、校饬、校次、校点、校订、校对、校改、校核、校勘、校验、校样、校椅、校阅、校正、校注、校准
◎ 校的拼音: xi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交( jiào )声。( jiào )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 学堂,学校 [school;college;university]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郑国谓学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
(3) 又如:校序(古代称学校);校室(古代乡里的公共教育场所);校学(学校)
(4) 在将之下尉之上的军官 [field officer]。如:校官
量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量布。用斗量米。车载斗量。量体温。
⒉ 估量:思量。打量。
量的拼音:liàng(ㄌ一ㄤˋ)
⒈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⒉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量。气量。胆量。度量。
⒊ 数的多少:数量。质量。降雨量。限量供应。
⒋ 估计,审度:量力。量入为出。
量字UNICODE编码U+91CF,10进制: 37327,UTF-32: 000091CF,UTF-8: E9 87 8F。
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mete、quantity、quantum、capacity、estimate、measure
质
形声
measure, quantity, capacity
详细解释◎ 量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measure]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calculate;estimate]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量
(6) 通“緉”。双 [pair]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liang
量杯、量程、量尺寸、量度、量规、量计、量角器、量具、量瓶、量器、量体裁衣、量体温、量体重、量筒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名〉
(1) 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capacity]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
(2) 又如:量度(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量鼓(古量器名。量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
(3) 数量;数目 [quantity]。如:产量(产品的总量);少量(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量度(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量数(即数量)
(4) 度量;器量 [tolerance]
上(皇上)少有大量。——李延寿《南史》
(5) 又如:量窄(气量狭小);量浅(器量狭小);量气(气量);量识(识量,器量见识)
(6) 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capacity]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7) 又如:酒量;饭量;容量;量中(指满足一定数额)
(8)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number]。如:脂肪油的含碘量
(9) 标准;规格 [standard;specifications]
黄金者,用之量也。——《管子·乘马》
(10) 又如:量度(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
(11) 抱负 [aspiration;ambition]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2) 才华 [brilliance;talent]
刘备以 亮有殊量。——《三国志》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动〉
(1) 估量;揣度 [estimate]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think of]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liang
量才录用、量词、量腹、量纲、量力、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刑、量子、量子力学
◎ 量的拼音: liang
(1) ——见“打量”( dǎliang );“掂量”( diāngliang )
(2) 另见 liáng;l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