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子虚乌有的意思

yǒu

子虚乌有



拼音zǐ xū wū yǒu

注音ㄗˇ ㄒㄨ ㄨ 一ㄡˇ

解释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例子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 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辨形“乌”,不能写作“鸟”。

辨析子虚乌有与“荒诞不经”有别:子虚乌有侧重于形容不存在;“荒诞不经”侧重于形容不合理。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一点不在乎

感情子虚乌有是贬义词。

繁体子虚烏有

近义捕风捉影、荒诞不经

反义千真万确、铁证如山、勿庸置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ㄗˇ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BBBB  仓颉  ND  郑码  YA  四角  17407  结构  单一电码  1311  区位  5551  统一码  5B50  笔顺  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子的拼音:zǐ(ㄗˇ)  

⒈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⒉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⒊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⒍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⒎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⒐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⒑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⒒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⒓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⒔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⒕ 姓。

统一码

子字UNICODE编码U+5B50,10进制: 23376,UTF-32: 00005B50,UTF-8: E5 AD 90。

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㜽仔

汉英互译

son、child、seed

造字法

象形:像小孩子在襁褓中

English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子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词性变化

子的拼音:   

〈词性:形〉?

(1) 小 [sm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子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子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子的拼音:   

<连>

(1)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子的拼音:   

〈词性:代〉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2) 另见 zi  

常用词组

子部、子城、子丑寅卯、子畜、子代、子弹、子弟、子弟兵、子妇、子宫、子公司、子贡、子规、子金、子句、子爵、子口、子粒、子路、子棉、子母扣儿、子母钟、子目、子女、子时、子实、子书、子嗣、子孙、子孙饽饽、子孙后代、子群、子午线、子息、子弦、子痫、子虚、子婿、子夜、子叶、子一代、子音、子婴、子钟、子侄、子子孙孙

基本词义

子的拼音:   

〈词性:助〉

(1) 构词后缀。

(2) 加在名词后。如:房子;车子

(3)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

(4) 个别量词后缀

(5) 另见   

  拼音    注音  ㄒㄨ   繁体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HAOG  五笔98  HOD  仓颉  YPTC  郑码  IHKU  四角  2121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11  区位  4873  统一码  865A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虚的拼音:xū(ㄒㄨ)  

⒈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⒉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jiǎ  )。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⒊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⒋ 不自满: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⒌ 抽象的:虚词。

⒍ 衰弱: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⒏ 古同“墟”,大丘。

⒐ 古同“圩”,集市。

统一码

虚字UNICODE编码U+865A,10进制: 34394,UTF-32: 0000865A,UTF-8: E8 99 9A。

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虛虗

汉英互译

void、emptiness、empty、in vain、false、weak、hum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丘、虍(hǔ)声

English

fa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虚的拼音:   

〈词性:名〉

(1)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   )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 昆仑虚。——《说文》

河出 昆仑虚。——《尔雅》

虚邑。——《易·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诗·傭风·定之方中》

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

(3) 又如:虚莽(墟丘和草莽)

(4) 住所;处所 [dwelling place;location]

郑国,今 河南之 新郑,本 高辛氏火正 祝融之虚也。——《汉书》

(5) 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ruins;wasteland]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逸周书·文政》

(6) 又如:虚土(荒芜之地);虚荒(荒芜,荒废);虚空(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虚墓(墟墓。丛葬的基地)

(7) 乡村市集 [country fair]

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一虚皆惊

(8) 又如:虚市;虚里(墟里,村庄);虚邑(墟落;村落);虚所(集市);虚城(墟落和城邑);虚落(墟落。村庄)

(9) 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void;hole]

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淮南子·泛论》

(10) 又如:虚隙(空隙,漏洞)

(11) 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sky]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宋· 苏轼《前赤壁赋》

(12) 又如:虚皇(天帝,指玉帝);虚碧(指清澈碧蓝的天空);虚檐(凌空的房檐);虚极,虚象(指太空);虚亡(高空;太空)

(13) 指抽象的理论 [theory]

亭林之学成于贵实;予之学出于导虚。—— 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14) 又如:虚比浮词(不切实际的空泛之谈);虚空横拟(凭空想像);虚喻浮言(说空话;说没有根据的话);虚灵(生动而不可捉摸);虚见(无根之论;浮浅之见)

(15) 姓

词性变化

虚的拼音:   

〈词性:形〉

(1) 空虚,与“实”相对 [emptiness;void]

虚,空也。——《尔雅》

无虚不败。——《周书·文政》。注:“国无人谓之虚。”

有凭虚公子者。——张衡《西京赋》

仓府两虚,国弱。——《商君书·去强》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

(2) 又如:虚箦(屁);虚火(为一点小事而过分张扬);虚爵(空的饮酒器);虚壑(空谷);虚器(中空的器物);虚花(虚幻不实)

(3) 疏松,不坚实或不结实 [loose]。如:虚儾(过度宽松);虚笼笼(疏松的样子);虚闲(疏朗有致);虚薄(虚浮,不笃实)

(4) 稀少 [rare]

自此贼情渐虚,官兵始知所向,以至擒殄。——宋· 王弥大《清溪弄兵录》

(5) 虚弱 [weak]

虚稼先死。——《吕氏春秋·辨土》。注:“根不实也。”

(6) 又如:虚劣(虚弱);虚城(虚弱的城邑);虚孱(虚弱无能);虚顿(虚弱疲惫);虚弊(虚弱疲敝,贫乏疲困);虚惫(虚弱疲惫)

(7) 空闲;间断 [free;leisurely]。如:虚日(空闲的日子);虚闲(空闲;清闲)

(8) 心慌,不踏实 [wanting in self-confidence;timid]。如:虚心架子(不得不对付但又心中无数的意思)

(9) 谦虚 [modest;self-effacing]

足下虚心。——《汉书·李广苏建传》

心不能虚。——清· 刘开《问说》

心之不虚

(10) 又如:虚中(谦虚;虚心);虚己(犹虚心);虚忝(谦词。谓无其实而空受荣宠);虚受(虚心接受);虚恭(谦虚、恭敬)

(11) 虚假,不真实 [false;sham;nominal]

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又如:虚科(虚情假意);虚脾甜口(虚情假意);虚脾胃(虚情假意);虚下(演出中演员暂时退场);虚嚣(虚假不实;欺诈)

(13) 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致虚极。——《老子》。魏源本义:“虚者无欲也。”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韩非子》

(14) 又如:虚皇坛(道教太虚神的祭坛);虚夷(恬淡寡欲);虚玄(指道家思想。老子主张虚一静观和玄览,故称)

虚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空出 [empty]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天子复思,且征以代,虚吏部左承位以待之。——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

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旁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虚中乐喜。——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虚左(虚尊位以待贤能的人。古代车位以左为尊,故虚以待之);虚宁(帝位空悬)

(3) 通“居”。居住 [reside]

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荀子·大略》

(4) 使成为废墟 [ruin]

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荀子》

(5) 耗费 [exhausted]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墨子》

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 汉]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史记》

虚的拼音: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贾生年少虚垂涕。—— 李商隐《安定城楼》

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2) 又如:虚邀(空邀;白请);虚生(徒然活着,白活);虚花(白白地耗费);虚过(白白地度过);虚劳(白费力气);虚费(白白地消耗);虚废(白白丢弃)

常用词组

虚报、虚报、虚词、虚度、虚发、虚根、虚功、虚构、虚构、虚光、虚汗、虚华、虚怀、虚怀若谷、虚幻、虚己、虚假、虚骄、虚惊、虚距、虚空、虚痨,虚劳、虚吏、虚名、虚拟、虚胖、虚飘飘、虚情假意、虚荣、虚荣心、虚弱、虚设、虚实、虚饰、虚数、虚岁、虚谈、虚套子、虚脱、虚妄、虚伪、虚位以待、虚文、虚文浮礼、虚无、虚无缥缈、虚线、虚像、虚心、虚虚实实、虚言、虚与委蛇、虚誉、虚诈、虚张声势、虚中乐善、虚字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QNGD  五笔98  TNNG  仓颉  PVSM  郑码  RZA  四角  2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3527  区位  4658  统一码  4E4C  笔顺  ノ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乌(烏)的拼音:wū(ㄨ)  

⒈ 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⒉ 黑色的:乌亮。乌云。

⒊ 无,没有:化为乌有。

⒋ 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⒌ 古同“呜”,呜乎。

⒍ 姓。

统一码

乌字UNICODE编码U+4E4C,10进制: 20044,UTF-32: 00004E4C,UTF-8: E4 B9 8C。

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lack、crow、dar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乌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鸟名,乌鸦)

(2) 同本义 [crow]

燕雀乌鹊。——《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乌鸟(乌鸦之属);乌鸢(乌鸦和老鹰);乌鹊(乌鸦和喜鹊);乌师(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乐师);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

(4)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sun]。如:乌阳(太阳。亦喻昌明盛世);乌轮(日轮,太阳);乌焰(红日);乌照(日光);乌飞兔走(时光流逝);乌星暗没(日落);乌兔(日月)

(5) 刚孵化出的幼蚕 [young silkworm]

[蚕] 子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广蚕桑说辑补》

词性变化

乌的拼音:

  

〈词性:形〉

(1) 浅黑色 [black;dark]

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三国志·邓艾传》

(2) 又如:乌衣(黑衣);乌巾(黑头巾);乌丸(墨的别名);乌油(黑而光润);乌麻(黑芝麻);乌黑黑(黑压压);乌丝(黑丝);乌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乌榜(用黑油涂饰的船);乌云阵头(大雨将到,乌云密布的情形);乌云屯集(像乌云一样密集)

乌的拼音:

  

〈词性:副〉

(1) [指原因或理由] 怎么;[指可能或似乎可能的原因] 怎么 [how]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乌的拼音:

  

<叹>

(1) 也作“於”。表示感叹

乌见异则噪,…。——《埤雅》

(2) 另见   

常用词组

乌白菜、乌沉沉、乌灯黑火、乌洞洞、乌飞兔走、乌合之众、乌黑、乌呼、乌江、乌金、乌拉、乌拉尔河、乌拉尔山脉、乌亮、乌溜溜、乌龙茶、乌鲁木齐、乌帽、乌七八糟、乌漆墨黑、乌纱帽、乌苏里江、乌塌菜、乌头、乌涂、乌托邦、乌压压、乌鸦、乌烟瘴气、乌药、乌油油、乌有、乌鱼、乌云、乌云压顶、乌枣、乌贼

基本词义

乌的拼音:

(1) 烏   

(2) 另见   

常用词组

乌拉

  拼音  yǒu yòu   注音  一ㄡˇ 一ㄡ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EF  仓颉  KB  郑码  GDQ  四角  4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589  区位  5148  统一码  6709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义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统一码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关字词

无、没

造字法

会意:从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词性变化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常用词组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