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总角相交的意思

zǒngjiǎoxiāngjiāo

总角相交



拼音zǒng jiǎo xiāng jiāo

注音ㄗㄨㄥˇ ㄐ一ㄠˇ ㄒ一ㄤ ㄐ一ㄠ

解释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向上束成小髻,指童年。小时候就很要好的朋友。

出处张扬《第二次握手》:“在临终的病床上,叶楚波颤巍巍地向孩提时代总角相交的故人托孤,要求苏凤麒把玉菡抚养成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感情总角相交是中性词。

近义总角之交、总角之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ǒng   注音  ㄗㄨㄥˇ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KNU  仓颉  CRP  郑码  UDJW  四角  80336  结构  上下电码  4920  区位  5560  统一码  603B  笔顺  丶ノ丨フ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总(總)的拼音:zǒng(ㄗㄨㄥˇ)  

⒈ 聚合,聚在一起:总之。总数。总体。总结。汇总。

⒉ 概括全部,主要的:总纲。总则。

⒊ 为首的,最高的:总司令。总裁。总经理。总统。

⒋ 束系,束头发:总角(jiǎo   )。

⒌ 经常,一直:总是这样。

⒍ 一定,无论如何:总归。“万紫千红总是春”。

统一码

总字UNICODE编码U+603B,10进制: 24635,UTF-32: 0000603B,UTF-8: E6 80 BB。

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總緫捴搃摠総縂㹅

汉英互译

after all、always、chief、general、overall、put together、assembl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ollect; overall, altoge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总的拼音:

總、縂 z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悤( cōng  )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2) 同本义 [tie into a bundle]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礼记·内则》

以麻总发。——《新唐书》

(3) 又如:总发(指童年,幼年。同总角);总角之好(指幼年相契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总丱(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4) 聚合;汇集 [get together;collect]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书·盘庚》

功名之总也。——《史记·礼书》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总萃(会合聚集);总集(聚集,集合;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总猥(聚合的样子);总聚(综合聚集);总总(聚合的样子);归总;汇总;拢总

(6) 结,系 [tie]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 扶桑。——《楚辞·离骚》

解扶桑之总辔兮,纵今之遂奔驰。——《汉书》

(7) 又如:总辔(系马。指停驻)

(8) 持 [hold]。如:总干(持盾)

(9) 统领,统管 [govern]

总要万物于风雨。——《荀子·哀公》

公受朝寄,总兵西下。——《隋书·元谐传》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0) 又如:总朝政;总己(统摄自己的职务);总戍(主管军务;统管军事的长官);总帅(统率;统帅)

(11) 总括;概括 [summarize;generalize]

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荀子·不苟》

总此十思。——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总凡(概括);总批(总括性批语);总微(概括精微的道理);总论(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13) 总揽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take on everything]。如:总要(总揽政事);总务(总理各项事务);总览(总揽。全面掌握;广为延揽)

词性变化

总的拼音:

zǒng  

〈词性:名〉

(1) 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 [a bundle of cereal crops]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书·禹贡》。孔传:“禾稿曰总,入之供饲国马。”

(2) 束穗;流苏 [tassels](古代的车马装饰品)

王后之五路,重翟,锡厘朱总。——《周礼》。贾公彦疏:“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归人之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也。”

(3) 又如:朱总(朱红色的车饰)

(4) 整数 [integer]

银子成总了,我差人回家取去!——《老残游记》

(5) 麻杆扎成的火把 [torch]

错总之法,横于坐所。——《管子》

(6) 姓

总的拼音:

zǒng  

〈词性:形〉

(1) 全部,全面 [general;total]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总崩溃;总批发;总目;总代理;总动员;总产量;总成本

(3) 为首的,担任较高级职务的,领头的(如高于同类头衔的其他人) [chief;general]。如:总制(总督);总河(总管治理河道事务的官员)

总的拼音:

zǒng  

〈词性:副〉

(1) 皆;一概 [all]。如:总里(都;全部;总共);总不如(都不如);总疑(不停地怀疑);总是(全都是)

(2) 一直;一向 [always;consistently]。如:总是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总疑(不停地怀疑)

(3) 终归,毕竟 [after all;eventually]。如:他总还是个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总来(总归;终究);总悉(总归)

总的拼音:

zǒng  

<连>

(1) 用法同“纵”。纵然;即使 [even though;even if]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度破讷沙》

年兄总要出家修行,也该与我们作别一声,如今觉得忒歉然了!——《醒世恒言》

(2) 又如: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做(纵使);总然(纵然;即使);总饶(任凭;尽管)

常用词组

总罢工、总兵、总部、总裁、总成、总得、总督、总队、总额、总而言之、总纲、总工会、总攻、总共、总管、总归、总合、总和、总汇、总机、总计、总价、总监、总角、总结、总经理、总理、总理衙门、总量、总领事、总路线、总论、总谱、总热、总是、总数、总司令、总算、总体、总统、总图、总温、总务、总压、总则、总长、总之、总支、总值、总指挥、总装

  拼音  jiǎo jué   注音  ㄐ一ㄠˇ ㄐㄩㄝˊ   
部首  角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QEJ  仓颉  NBG  郑码  RLD  四角  27227  结构  单一电码  6037  区位  2939  统一码  89D2  笔顺  ノフノ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角的拼音:jiǎo(ㄐ一ㄠˇ)  

⒈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质。

⒉ 形状像角的:菱角。皂角。

⒊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

⒋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角。角度。角钢。角尺。

⒌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角落。

⒍ 额骨(俗称“额角”)。

⒎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

⒏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角。号角。

⒐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

⒑ 中国货币单位。

⒒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⒓ 量词。

其他字义

角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⒉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名角。

⒊ 较量,竞争:角力。角斗。角逐。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

⒌ 姓。

统一码

角字UNICODE编码U+89D2,10进制: 35282,UTF-32: 000089D2,UTF-8: E8 A7 92。

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角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捔觮龣

汉英互译

corner、angle、chiao、cornu、foreland、horn、jiao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orn; angle, corner; poi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角的拼音: jiǎo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兽角形。本义:动物的角)

(2) 同本义 [horn of an animal]

角,兽角也。——《说文》

麟之角。——《诗·周南·麟之趾》

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尔雅·释地》

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角灯(用透明角质物做罩的灯);角带(缀有角质饰物的腰带);角弓(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角枕(以兽角来装饰的枕头);角马(马头上生角。比喻违反常态);角节(用犀角做的符节)

(4) 突起的额骨 [frontal bone]

恶角犀丰盈。——《国语·郑语》

(5) 又如:角犀(额角近头发边缘,隐然隆起,有如伏犀,称为角犀);角崩(以头叩地)

(6) 古代未成年的人,头顶两侧束发为髻,状如牛角,故称角 [horn-like hairs]

男角女羁。——《礼记·内则》

(7) 又如:角儿(头顶向上竖起的发髻);总角;角髻(古代童稚的发髻。状如牛角);角发(束发如角状);角婢(少婢。束发如角)

(8) 几何学上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形状或所夹的空间[angle]。如:锐角;钝角;对角;补角;夹角;角台;角明(标明,因标注在角上而得名);角佩(以角锥制成的佩饰)

(9) 角落 [corner]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四角龙子幡。

(10) 又如:门角;拐角;墙角;角子(角落;阁子,小屋;饺子);角子门(侧门,边门);角睐(用眼角斜视);角隅(角落)

(11) 形状像角的东西 [sth.in the shape of a horn]。如:皂角;菱角;角冠(道士的尖帽子);角田(豆田);豆角;角黍(粽子);角巾素服(泛指便服);角巾私第(去官服,换上角巾而住私宅。多用于恭维官员居功不傲)

(12) 伸入水域的陆地的尖端或延长部分,或如半岛或如突出的尖端 [cape]。如:好望角;科德角;哈特拉斯角

(13) 借指禽兽 [birds and beasts]。如:角物(泛指有角的动物)

(14) 斜 [oblique]。如:角槎(斜砍)

(15) 号角 [horn;toot;bulge]

四面边声连角起。——宋· 范仲淹《渔家傲》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16) 通“斠”。古时平斗斛的工具 [level;strickle]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兵法·虚实篇》

尺寸也、绳墨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

词性变化

角的拼音: jiǎo  

〈词性:量〉

(1) 我国辅币名。十角等于人民币一元 [ji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如:几角?;角票(票面以角为单位的纸币的统称);角洋(旧时通用的以角为单位的小银币);角子

(2) 四分之一 [quarter]。如:一角饼

(3) 古代量器名 [a measuring vessel]

一角一散。——《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

斗,斛也,角,量也。——《管子》

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水浒传》

(4) 另见 jué  

常用词组

角标、角尺、角度、角弓、角弓反张、角规、角化、角回、角伎,角妓、角口、角楼、角落、角门、角膜、角膜炎、角票、角球、角色、角条、角铁、角头、角心、角椅、角砧、角质、角锥、角子

基本词义

角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an ancient,three legged wine cup]

一角一散。——《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2) 角色,人物 [role;part]。如:主角儿;配角;角艺(卖艺的妓女)

(3) 行当,即主要根据戏曲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和性格等划分的类型 [type of role]。如:丑角;旦角

(4) 演员 [actor or actor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如:红角儿、名角、坤角、男角、女角

词性变化

角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比试;竞争 [contend]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汉书·贾谊传》

作角抵戏。——《汉书·武帝纪》

肆射御角力。——《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

日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角试(通过比赛成绩比较优劣);解力(比赛武力;动武);口角(争吵;斗嘴)

(3) 衡量,考察 [weight]

角斗甬。——《礼记·月令》。注:“谓平之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曹操注:“角,量也。”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汉书》

(4) 另见 jiǎo  

常用词组

角抵、角斗、角力、角色、角逐

  拼音  xiāng xiàng   注音  ㄒ一ㄤ ㄒ一ㄤ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HG  仓颉  DBU  郑码  FLVV  四角  4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161  区位  4764  统一码  76F8  笔顺  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相的拼音:xiāng(ㄒ一ㄤ)  

⒈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⒉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⒊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⒋ 姓。

其他字义

相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⒉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⒊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⒋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⒌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⒍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⒎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⒏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⒐ 姓。

统一码

相字UNICODE编码U+76F8,10进制: 30456,UTF-32: 000076F8,UTF-8: E7 9B B8。

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ly、appearance、looks、look at and appraise、photograph、posture

造字法

会意:从目、从木

English

mutual, reciprocal, each 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副〉

(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 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 鲍照《代春日行》

(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即红豆色)

(3) 共同[together;jointly]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4) 又如:上下相安

(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

(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则噪而相逐。(相逐,追逐他。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1) 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āng  

〈词性:动〉

(1) 相差 [differ]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2) 又如:相万(相差万倍。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

(3) 亲自观看 [see for oneself]。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4) 另见 xiàng  

常用词组

相安无事、相伴、相帮、相比、相差、相称、相承、相乘、相持、相出没、相处、相传、相待如宾、相当、相当、相得、相得益彰、相等、相抵、相对、相对论、相反、相反相成、相仿、相逢、相符、相干、相隔、相跟、相顾失色、相关、相好、相和、相互、相会、相继、相间、相见、相见恨晚、相将、相交、相交有年、相结合、相近、相敬如宾、相距、相看、相看、相克、相连、相邻、相门户、相能、相配、相碰、相亲、相亲相爱、相劝、相让、相认、相容、相若、相商、相生、相识、相视、相熟、相思、相似、相提并论、相通、相同、相投、相托、相望、相向、相像、相信、相形见绌、相依、相依为命、相宜、相应、相应、相与、相遇、相约、相知、相知有素、相撞、相中、相助、相坐

基本词义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 同本义 [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

相,省视也。——《说文》

相,视也。——《尔雅》

相时憸民。——《书·盘庚上》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书·召诰》

善相丘陵。——《礼记·月令》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鄘风·相鼠》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胜相士多。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

(4) 看相 [physiognomize]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5) 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

(6) 辅佐,扶助 [assist]

有相之道。——《诗·大雅·生民》

相夫子。——《论语·季氏》

季文子相三君。——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伊尹相汤伐 桀。——《汤誓》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7) 又如:相天(助成自然之道);相王(辅佐帝王;谓宰相而封王者);相吏(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相者(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

(8) 教导 [teach]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9) 治,治理 [administer]

相我受民。——《书·立政》

(10) 选择 [choose]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11) 又如:相攸(择婚的别称);相宅(择地定居;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12)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be minister]

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史记·项羽本纪》

(13) 像 [like]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词性变化

相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人的外貌,相貌 [looks;appearance]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3) 照片 [photo, photograph]。如:照个相

(4) 官名 [the prime minister]

(5)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7)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8)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如:首相;大藏相

(9) 相位 [phase]。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10)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master of ceremonies]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11) 古代的一种乐器 [ xiang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12) 农历七月的别名 [the seventh month]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13)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physiognomy]。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14) 古地名 [Xiang town]。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5) 引盲人行走的人 [blind guide]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16)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17) 另见 xiāng  

常用词组

相册、相公、相国、相机、相机而行、相机行事、相角、相里、相马、相貌、相貌堂堂、相面、相片、相扑、相声、相士、相体裁衣、相图、相位、相纸

  拼音  jiāo   注音  ㄐ一ㄠ   
部首  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UQU  五笔98  URU  仓颉  YCK  郑码  SOOS  四角  00408  结构  上下电码  0074  区位  2927  统一码  4EA4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交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统一码

交字UNICODE编码U+4EA4,10进制: 20132,UTF-32: 00004EA4,UTF-8: E4 BA A4。

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㬵胶跤䢒

汉英互译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English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cross]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cross;interleave]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associate with]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deliver;hand over and take over]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copulate]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某个季节];刚到[某个时刻] [set in]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wag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turn in]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assign]。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词性变化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朋友 [friend]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friendship]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acquaintance]。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relations]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地点]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adjoining]。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时间]交替之际 [join]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bargain]。如:成交

(12) 跟头 [fall]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Jiao prefecture]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副〉

(1) 交替;更替,更迭 [alternately]。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at the same time]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each other]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通“姣”

(2) 美丽 [beautyful;pretty]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treat disrespectfully;arrogant]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deceitful;crafty]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常用词组

交拜、交班、交办、交杯酒、交臂、交臂失之、交变、交兵、交并、交叉、交叉点、交叉火力、交驰、交瘁、交存、交错、交代、交道、交底、交点、交叠、交恶、交锋、交付、交感神经、交割、交工、交公、交媾、交关、交好、交合、交互、交互、交欢、交还、交换、交辉、交汇、交会、交混、交火、交货、交戟、交际、交际花、交际舞、交加、交角、交接、交结、交睫、交界、交九、交卷、交口称誉、交困、交流、交流电、交纳、交派、交配、交迫、交契、交钱、交浅言深、交情、交融、交涉、交手、交售、交税、交谈、交替、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壕、交通员、交头接耳、交往、交尾、交午、交恶、交响曲、交响乐、交心、交椅、交易、交易所、交谊、交语、交运、交战、交账、交谪、交织

总角相交: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