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足趼舌敝的意思

jiǎnshé

足趼舌敝



拼音zú jiǎn shé bì

注音ㄗㄨˊ ㄐ一ㄢˇ ㄕㄜˊ ㄅ一ˋ

解释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足趼舌敝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ㄗㄨ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HU  仓颉  RYO  郑码  JI  四角  6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98  区位  5567  统一码  8DB3  笔顺  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统一码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止

English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足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词性变化

足的拼音: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足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足的拼音: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常用词组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

  拼音  jiǎn   注音  ㄐ一ㄢˇ   
简体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KHGA  仓颉  RMMJJ  郑码  JIAE  四角  61140  结构  左右电码  9282  区位  8534  统一码  8DBC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趼的拼音:jiǎn(ㄐ一ㄢˇ)  

⒈ 手或脚上因长久磨擦而生的硬皮:趼子。老趼。

统一码

趼字UNICODE编码U+8DBC,10进制: 36284,UTF-32: 00008DBC,UTF-8: E8 B6 BC。

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趼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足、开声

English

callous skin on hands or feet. bliste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趼的拼音: jiǎn  

〈词性:名〉

趼子 [callus]。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或挤压使皮肤角质层变得厚而硬。也说“老趼”。如:趼趾(生趼的脚趾);趼拆(脚底老趼开裂);趼足(生趼的脚。引申指艰苦跋涉)

  拼音  shé   注音  ㄕㄜˊ   
部首  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DD  仓颉  HJR  郑码  MI  四角  20604  结构  单一电码  5286  区位  4164  统一码  820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舌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⒊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⒋ 铃或释中的锤。

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统一码

舌字UNICODE编码U+820C,10进制: 33292,UTF-32: 0000820C,UTF-8: E8 88 8C。

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ingua、tongu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舌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常用词组

舌敝唇焦、舌边音、舌根音、舌耕、舌尖音、舌面前音、舌伤、舌苔、舌头、舌战、舌子

  拼音    注音  ㄅ一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攴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UMIT  五笔98  ITY  仓颉  FBOK  郑码  KVLM  四角  982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11  区位  1754  统一码  655D  笔顺  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敝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破旧,坏:敝旧。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

⒉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我)。敝姓。敝处。敝校。敝国。

统一码

敝字UNICODE编码U+655D,10进制: 25949,UTF-32: 0000655D,UTF-8: E6 95 9D。

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敝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弊㡀

汉英互译

my、this、shabby、ragged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reak, destroy; broken, tatt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敝的拼音:   

〈词性:形〉

(1) 同本义 [worn-out;old and shabby]

敝,一曰败衣。——《说文》

苟有衣必见其敝。——《礼记·缁衣》。郑训败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孙子·谋攻》

侯生摄敝衣冠。——《史记·魏公子列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敝鼓丧豚(击破鼓,宰杀猪以求神治病。指徒费而无益);敝帷不弃(不轻易丢弃破旧的帷幕);敝衣(破旧衣服)

(3) 疲惫,困乏,衰败 [tired]

还师以敝楚。——《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

土敝则草木不长。——《史记·乐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吏民凋敝。——《汉书·张敞传》

(4) 又如:敝卒(疲惫的士卒);敝敝(疲困的样子)

(5) 败坏;衰败 [decayed;corrupt]。如:经久不敝;敝肠(坏心肠,恶性情);敝人(德行浅薄的人)

(6) 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my]。如:敝处(本处。敝,破旧;谦称);敝房(谦词。敝室。对人说自己妻子);敝国(自己的国家)

词性变化

敝的拼音:   

〈词性:动〉

(1) 失败 [defeat]

敝于韩。——《左传·僖公二年》。注:“败也。”

(2) 弃 [cast away]

冠而敝之。——《礼记·郊特牲礼》。释文:“弃也。”

(3) 损害[harm;hurt]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传·僖公三十年》

盖供过求,时价劣经价,则供者必受敝,受敝则迁。——清·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

常用词组

敝俗、敝屣、敝邑、敝帚自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