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ú lì kuò yǔ
注音ㄗㄨˊ ㄌ一ˋ ㄎㄨㄛˋ ㄩˇ
解释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出处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例子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括羽之道,圣人以为重。唐·柳宗元《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努力上进。
感情镞砺括羽是褒义词。
繁体鏃礪括羽
动物生肖牛,虎,蛇
镞(鏃)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箭头:箭镞。
⒉ 形容箭的锋利轻捷:“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镞字UNICODE编码U+955E,10进制: 38238,UTF-32: 0000955E,UTF-8: E9 95 9E。
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镞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鏃䃚
arrowhead
形声:从钅、族声
arrowhead, barb; swift, quick
详细解释◎ 镞的拼音:
鏃 zú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族声。本义:箭头) 同本义 [arrowhead]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利镞(锋利的箭头)
◎ 镞的拼音:
鏃 zú
〈词性:形〉
形容箭的轻捷,应声而至 [fast-flying,swift(arrows)]
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吕氏春秋》
砺(礪)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粗磨刀石:砺石。
⒉ 磨(mó ):砥砺(磨炼)。磨砺。
砺字UNICODE编码U+783A,10进制: 30778,UTF-32: 0000783A,UTF-8: E7 A0 BA。
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砺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礪
whetstone; sharpen
详细解释◎ 砺的拼音:
礪 lì
〈词性:名〉
(1) (形声。从石,厉声。本义:粗磨刀石) 同本义 [whetstone]
阴山多砺石。——《山海经·中山经》
刀砺。——《礼记·内则》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2) 又如:砺石(可作磨刀石和石磨的一种粗石;泛指粗石);砺砥(磨刀石)
◎ 砺的拼音:
礪 lì
〈词性:动〉
(1) 引申为磨 [sharpen]
胜自砺剑。——《史记·伍子胥列传》
(2) 又如:砺剑(磨剑);砺砥(磨刀石);砺戈秣马(磨戈喂马);砺兵(磨快兵器)
(3) 钻研;磨炼 [temper oneself]
纪僧珍砥节砺行,终始无瑕。——《史通·品藻》
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文心雕龙·养气》
(4) 又如;砺淬(刻苦磨炼);砺志(励志;锐意)
括的拼音:kuò(ㄎㄨㄛˋ)
⒈ 扎,束: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
⒉ 包容:包括。概括。总括。囊括。
括的拼音:guā(ㄍㄨㄚ)
⒈ 榨取,搜求:搜括(亦作“搜刮”)。
括字UNICODE编码U+62EC,10进制: 25324,UTF-32: 000062EC,UTF-8: E6 8B AC。
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佸
draw together、include
include, embrace, enclose
详细解释◎ 括的拼音: kuò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结,扎束)
(2)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tie]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4) 引申为约束 [restrain]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5) 阻滞;闭塞 [block]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系辞下》
(6) 包容,包括[include]
囊括四海。——贾谊《过秦论》
(7) 又如:总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
(8) 搜求 [search for]
时大括人为军士。——《北史·孙搴传》
(9)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责(搜求);括率(搜刮;聚敛);括取(搜刮,掠夺);括刷(搜刮)
(10) 征购 [purchase by the state]。如:括市(征购;搜购);括买(征购;搜购);括籴(征购民间余粮)
(11) 征集 [collect]。如:括兵(征兵);括马(谓征集兵马);括集(征集)
(12) 汇集 [converge]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诗·卫风·君子于役》
(13) 又如:括撮(会聚);括总(会集在一起;总括)
◎ 括的拼音: kuò
〈词性:名〉
(1) 法 [law]
(2) 箭的末端 [end of a arrow]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3)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谓箭穿蔽体之物);括镞(箭镞)
括毒、括号、括弧
羽的拼音:yǔ(ㄩˇ)
⒈ 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
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
⒊ 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
⒋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羽字UNICODE编码U+7FBD,10进制: 32701,UTF-32: 00007FBD,UTF-8: E7 BE BD。
羽字由两个习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䨒
feather、plume
象形
feather, plume; wings; rad. 124
详细解释◎ 羽的拼音: yǔ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 líng )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 同本义 [feather]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3)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4) 鸟类 [bird]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5)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6) 鸟虫的翅膀 [wing]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7)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8) 喻相辅翼 [assistance]。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9)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arrow]。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10)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plume]。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11) 指旌旗 [flag]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12)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13) 指扇 [fan]。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14) 指书信 [letter]。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15) 党羽,朋友 [friend]。如:羽党(同党;同伙)
(16) 山名 [Yu mountain]。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17) [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羽缎、羽冠、羽化、羽客、羽裂、羽林、羽毛、羽毛缎、羽毛丰满、羽毛球、羽旄之美、羽绒、羽纱、羽扇、羽虱、羽士、羽饰、羽书、羽尾、羽序、羽翼、羽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