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ūn wén xíng zhī
注音ㄗㄨㄣ ㄨㄣˊ ㄒ一ㄥˊ ㄓ
解释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尊闻行知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尊的拼音:zūn(ㄗㄨㄣ)
⒈ 地位或辈分高:尊长(zhǎng )。尊卑。尊贵。尊严。
⒉ 敬重:尊敬。自尊。尊重。
⒊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府。令尊。尊姓。尊驾。
⒋ 量词:一尊佛像。
⒌ 古同“撙”。
尊字UNICODE编码U+5C0A,10进制: 23562,UTF-32: 00005C0A,UTF-8: E5 B0 8A。
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奠
honour、respect、senior
会意:从酋、从寸
respect, revere, venerate; honor
详细解释◎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 gǒng )。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2) 同本义 [wine vessel]
尊,酒器也。——《说文》。字亦作罇。
辩六尊之名物。——《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
尊用牺象山罍。——《礼记·明堂位》
侧尊。——《仪礼·士冠礼》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皆隐在尊中。
尊则振龙。
一尊还酹江月。——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携尊(端起酒器);尊觯(尊谭。泛指酒器);尊爵(泛指礼器或酒器);尊彝(尊、彝均为古代酒器);尊中弩(酒尊中的弩影)
(4) 行使行政的和常常是司法的职责的地方官员 [magistrate]。如:邑尊;县尊
◎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动〉
(1) 敬重;推崇 [respect;revere]
尊贤而重士。——汉· 贾谊《过秦论》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
(2) 又如:尊人(尊敬他人);尊上(尊敬长上);尊明(尊敬地对待并明示于人);尊贤(尊敬贤者);尊优(尊敬优待);尊齿(敬重年长者)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牟夷非卿而书,尊地也。——《左传》
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新唐书》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是君子尊崇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归结到由勤问好学入手。言:论。德性:高尚的道德品质。道:经由,名词用如动词。且:况且、并且、而且,表递进的连词。先:指先提出来,动词。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传说《中庸》是他作的。)—— 清· 刘开《问说》
(4) 又如:尊用(重用);尊异(格外重视)
(5) 减损 [reduce;cut down]
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
(6) 撙。节制;谦抑 [restrain]
谦尊而光。——《易·谦》
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韩非子·说疑》
(7) 又如:尊节(克制;遵守法度);尊让(克制谦让)
(8) 同“遵”。遵行,遵从 [follow]
尊五美,屏四恶。——《论语·尧曰》
行既已尊之。——《韩诗外传》
守者必善,而君尊用之,然后可以守也。——《墨子》
(9) 置酒,把酒倒入杯、碗、尊中 [fill]
夫奥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记》
(10) 又如:尊醮(酌酒)
(11) 尊奉 [worship;venerate;treat respectly]
见其尊己也。——唐· 韩愈《原毁》
尊尚勇武。——宋· 苏轼《教战守》
◎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形〉
(1) 尊贵;高贵 [respectful]
天子者,执位圣尊。——《荀子》
位尊而无功。——《战国策·赵策》
媪尊长安君之位。
履至尊。——汉· 贾谊《过秦论》
非尊于齐楚…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 孔子之道尊。—— 唐· 韩愈《读<荀>》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尊大(尊贵伟大;至高至大);尊安(尊贵安泰);尊客(尊贵的宾客);尊遂(尊贵显达);尊胜(尊贵;尊严);尊肃(尊贵庄严);尊优(地位尊贵,生活优裕);尊爵(尊贵的爵位)
(3) 高,高出 [high]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系辞》
虞庆为屋,谓匠人曰:“屋太尊。”——《韩非子》
(4) 又如:尊远(高远);尊位(高位);尊者(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尊盛(位高势盛);尊属(辈分高的亲属);尊官(高官)
(5) 年龄大 [elder]
间有年尊人不识羞耻,亦复为之。——吴自牧《梦梁录》
一族之中,惟李清年齿最尊,推为族长。——《醒世恒言》
(6) 又如:尊老(称年高的长辈);尊年(高龄);尊宿(年老而有名望的高僧);尊齿(高龄)
(7) 庄重;隆重 [serious;selemon]。如:尊礼(隆重的礼仪);尊严(庄重肃穆)
(8) 重要;紧要 [important]
为客治饭而自藜藿,名尊于实也。——《淮南子》
(9) 又如:尊要(重要);尊秘(重要而深秘)
◎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代〉
(1) 敬词 [your]
(2) 对帝王、官吏的称呼。如:尊王、尊君(称帝王);尊官(对官员的敬称)
(3) 称呼父亲(1) 称别人的父亲。如:尊上,尊大人(称人父母);尊大君(称人父亲);尊甫、尊公(称别人父亲);尊侯(敬称别人父亲);尊堂(敬称他人母亲);令尊 (2) 称自己的父亲、母亲。如:尊慈,尊萱(对自己母亲的敬称);家尊。亦以称“伯叔”
(4) 对长辈的称呼。如:尊上(尊长)
(5) 对一般人的敬称。如:尊篆(您的大名,客气说法);尊人(旧时称他人父母的敬词);尊官(尊敬的客官);尊壶(尊夫人);尊兄(对同辈年长者或己兄、他兄或朋友、共事者之间的敬称);尊姓(对人姓氏敬称);尊门(对人家族敬称)
◎ 尊的拼音: zūn
〈词性:量〉
(1) 称盛酒器 [vessel]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唐· 杜甫《春日怀李白》
(2) 称塑像 [statue]
龛中各有人像一尊,手中各持种种乐器作吹奏式。——郭沫若《女神之再生》
(3) 又如:一尊佛像
(4) 称大炮 [piece]。如:五十尊大炮
尊称、尊崇、尊奉、尊贵、尊号、尊驾、尊敬、尊君、尊命、尊亲、尊容、尊荣、尊尚、尊师、尊师贵道、尊堂、尊翁、尊贤爱物、尊贤使能、尊严、尊意、尊长、尊重
闻(聞)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⒉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⒊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⒋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⒌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⒍ 姓。
闻字UNICODE编码U+95FB,10进制: 38395,UTF-32: 000095FB,UTF-8: E9 97 BB。
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聞䎹䎽
famous、reputation、hear、learn、news、nose、smell、snuffle
形声:从耳、门声
hear; smell; make known; news
详细解释◎ 闻的拼音:
聞 wén
〈词性:动〉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问”。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 闻的拼音:
聞 wén
〈词性:名〉
(1)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闻达、闻风而动、闻风丧胆、闻过则喜、闻名、闻所未闻、闻悉、闻讯、闻一知十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会意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知的拼音:zhī(ㄓ)
⒈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⒉ 使知道:通知。知照。
⒊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⒋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⒌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⒍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知的拼音:zhì(ㄓˋ)
⒈ 古同“智”,智慧。
知字UNICODE编码U+77E5,10进制: 30693,UTF-32: 000077E5,UTF-8: E7 9F A5。
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智
be aware of、be in charge of、inform、know、notify、realize
会意:从口、从矢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详细解释◎ 知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 知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知识 [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知道、知底、知恩报恩、知法犯法、知府、知根知底、知过必改、知己、知己知彼、知觉、知类、知冷知热、知了、知名、知命、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青、知情、知情不报、知情达理、知情人、知趣、知人善任、知人之明、知人知面不知心、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分子、知识青年、知事、知疼着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悉、知县、知晓、知心、知音、知遇、知照、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