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uò mí lǐn xì
注音ㄗㄨㄛˋ ㄇ一ˊ ㄌ一ㄣˇ ㄒ一ˋ
解释廪:米仓;饩:粮食。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不干实事。
出处明·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讽刺。
感情坐靡廪饩是贬义词。
近义坐糜廪粟
动物生肖牛,虎,蛇
坐的拼音:zuò(ㄗㄨㄛˋ)
⒈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⒉ 乘,搭:坐车。坐船。
⒊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⒋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⒌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⒍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⒎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⒏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⒐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⒑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⒒ 同“座”。
坐字UNICODE编码U+5750,10进制: 22352,UTF-32: 00005750,UTF-8: E5 9D 90。
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㘴㘸座
sit、sitz、squat
立、卧、站
会意:像两人坐在土上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详细解释◎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动〉
(1)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 同本义 [sit]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 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
(4)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5)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be 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6)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7) 定罪,由…而获罪 [be punished]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8)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9) 因…犯罪,触犯法律 [commit a crime]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10) 居留,停留 [stay]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11)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12) 守,防守 [guard]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13)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14)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15)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sink]。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16)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put]。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17) 乘,搭 [机、船、车等] [travel 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名〉
(1)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seat]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3)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 坐的拼音: zuò
<连>
(1) 因为;由于 [because]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2)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坐班、坐标、坐标空间、坐标轴、坐不垂堂、坐禅、坐吃山空、坐吃享福、坐次、坐大、坐待、坐等、坐地分赃、坐垫、坐定、坐而论道、坐飞机、坐功、坐骨、坐骨神经、坐观成败、坐馆、坐果、坐化、坐家女,坐家女儿、坐监、坐江山、坐禁闭、坐井观天、坐科、坐客、坐困、坐蜡、坐牢、坐冷板凳、坐力、坐立不安、坐落、坐落、坐落、坐骑、坐蓐、坐山观虎斗、坐商、坐失、坐食、坐视、坐势、坐收渔利、坐守、坐台、坐探、坐堂、坐天下、坐桶、坐位,坐位儿、坐卧不宁、坐席、坐享其成、坐像、坐言起行、坐药、坐贻、坐以待毙、坐以待旦、坐浴、坐月子、坐赃、坐镇、坐庄、坐罪
靡的拼音:mí(ㄇ一ˊ)
⒈ 浪费,奢侈:靡荡。靡费。侈靡。
⒉ 分散:靡散(消灭)。
⒊ 古同“糜”,糜烂。
靡字UNICODE编码U+9761,10进制: 38753,UTF-32: 00009761,UTF-8: E9 9D A1。
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劘
blown away by wind、waste
形声:从非、麻声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详细解释◎ 靡的拼音: mí
〈词性:名〉
通“湄”。水边,河岸 [bank of waters]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靡的拼音: mí
〈词性:动〉
(1) 浪费 [waste]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die out]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rot;fester]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compare notes;research]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rub;scrape]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mǐ
靡费
◎ 靡的拼音: mǐ
〈词性:动〉
(1) (形声。从非,麻声( mǐ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no;not]。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disperse;blown away by the wind]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spread]。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 靡的拼音: mǐ
〈词性:形〉
(1) 细腻;细密 [meticulous]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tender;fine]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slow]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mí
靡及、靡靡之乐、靡衣玉食
廪的拼音:lǐn(ㄌ一ㄣˇ)
⒈ 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廪。廪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廪饩(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
⒉ 积聚,郁结:“廪于肠胃”。
廪字UNICODE编码U+5EEA,10进制: 24298,UTF-32: 00005EEA,UTF-8: E5 BB AA。
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廪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廩㐭
granary
形声:外形内声
granary; stockpile
详细解释◎ 廪的拼音:
廪 lǐn
〈词性:名〉
(1)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2) 同本义 [store house for rice; granary]
亦有高廪。——《诗·周颂·丰年》
盛米曰廩。——《周礼·廪人》注
余刀布,有囷廪。——《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
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汉书·五行志》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荀子·富国》注
父母使舜完廪。——《孟子·万章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廪囷(米仓。方的称廪,圆的称囷);廪粟(米仓中的粮食);廪庚(米仓)
(4) 泛指粮食仓库 [granary; barn]
昭侯令人复廪。——《韩非子·内储说下》
广蓄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
(5) 又如廪人(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
(6) 米粟类;粮食 [grains]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廪禄(官府供给的俸米和俸钱);廪库(粮仓;仓库);廪庾(粮仓);廪饷(粮饷)
(8) 俸禄 [salary]
廪食以数百人。——《韩非子·内诸说上》
(9) 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
(10) “廪生”的简称 [scholars who live on government grants]
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廪来。——《儒林外史》
(11) 又如:禀贡(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
(12) 通“林”。林甸。树林与郊野 [secluded place]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子·戒》
◎ 廪的拼音: lǐn
〈词性:动〉
(1) 收藏;储积 [collect;store up]
廪于肠胃。——《素问·皮部论》
群公廪。——《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注:“廪者,连新于陈上,财气半相连耳。”
(2) 又如:廪收(收购入仓);廪藏(廪蓄)
(3) 公家发给粮食 [provide grains]
廪,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
(4) 又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廪稍(旧时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饩(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廪粟(同“廪食”)
◎ 廪的拼音: lǐn
〈词性:形〉
(1) 通“懔” [fearful]
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廪廪(危殆,阽危;惊慌;危惧)
(3) 通“凛”。寒冷 [cold]
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辩》
(4) 又如:廪秋(寒秋);廪泉(寒泉)
饩(餼)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⒉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⒊ 赠送食物。
饩字UNICODE编码U+9969,10进制: 39273,UTF-32: 00009969,UTF-8: E9 A5 A9。
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饩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餼䊠
形声:从饣、气声
sacrficial victim; gift; grain
详细解释◎ 饩的拼音:
餼 xì
〈词性:名〉
(1) (形声。从食,气声。字本作“氣”。本义:赠送人的谷物)
(2) 同本义 [donative grains]
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北史》
(3) 又如:饩食(米粮等食物)
(4) 活的牲口 [live sacrifice stock]
脯资饩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饩羊(用为祭品的羊);饩牵(活牲口)
(6) 生肉 [red meat]
出牲饩以劳师。——《旧五代史》
(7) 又如:饩牢(屠宰过的牲口);饩馈(生肉与粮食)
(8) 给养;俸禄 [grain for rations]
生二人,公与之饩。——《国语》
(9) 又如:饩廪(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饩稍(每月领的俸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