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佐雍得尝的意思

zuǒyōngcháng

佐雍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é cháng

注音ㄗㄨㄛˇ ㄩㄥ ㄉㄜˊ ㄔㄤˊ

解释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雍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繁体佐雍得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uǒ   注音  ㄗㄨㄛ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AG  仓颉  OKM  郑码  NGBI  四角  24212  结构  左右电码  0146  区位  5584  统一码  4F50  笔顺  ノ丨一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佐的拼音:zuǒ(ㄗㄨㄛˇ)  

⒈ 辅助,帮助:佐证(证据)。佐餐。

⒉ 处于辅助地位的人:僚佐。

⒊ 劝:佐食。佐酒(a.陪伴喝酒;b.就着菜肴把酒喝下去)。

统一码

佐字UNICODE编码U+4F50,10进制: 20304,UTF-32: 00004F50,UTF-8: E4 BD 90。

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佐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ist

造字法

形声:从亻、左声

English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动〉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assist]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company]。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advise]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词性变化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assitant]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形〉

副,第二位 [second]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常用词组

佐餐、佐贰、佐酒、佐料、佐药、佐证

  拼音  yōng   注音  ㄩㄥ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YXTY  仓颉  YVHG  郑码  SZZN  四角  00215  结构  上下电码  7167  区位  5126  统一码  96CD  笔顺  丶一フフノ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雍的拼音:yōng(ㄩㄥ)  

⒈ 和谐。

⒉ 古同“壅”,遮蔽,壅塞。

⒊ 古同“拥”,拥有。

⒋ 〔雍雍〕a.鸟和鸣声,如“雍雍鸣雁”;b.乐声和谐,如“听庙中之雍雍”。

⒌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如“雍雍大雅”。

⒍ 姓。

统一码

雍字UNICODE编码U+96CD,10进制: 38605,UTF-32: 000096CD,UTF-8: E9 9B 8D。

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雍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armony, union; harmon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雍的拼音: yōng  

〈词性:名〉

(1)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pond]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周颂·振鹭》

毋雍泉。——《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

今臣雍阏不得闻。——《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

(2) 古代掌烹饪之官 [official]。如:雍人(古代掌宰杀烹饪之人);雍正(古代宫中掌筵席的长官)

(3)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Yong]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

词性变化

雍的拼音: yōng  

〈词性:形〉

(1) 和谐;和睦 [harmonious]

雍睦亲族。——《新五代史》

(2) 又如:雍熙于变(和谐兴盛,国家稳定);雍恬(和洽安乐);雍雍(声音和谐;鸟和鸣声);雍齿封侯(不计宿怨的典故)

(3) 雍容。形容态度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elegant]。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雍的拼音: yōng  

〈词性:动〉

(1) 通“壅”,堵塞 [block up]

维尘雍兮。——《诗·小雅·无将大车》。释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汉书·匈奴传赞》

上下雍隔故也。——《后汉书·梁冀传》

(2)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挠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绝)

常用词组

雍睦、雍南、雍容、雍容不迫、雍容尔雅、雍容华贵、雍州

  拼音  dé děi de   
注音  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JGF  仓颉  HOAMI  郑码  OIAD  四角  26241  结构  左右电码  1779  区位  2135  统一码  5F97  笔顺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得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ěi(ㄉㄟˇ)  

⒈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⒉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得的拼音:de(˙ㄉㄜ)  

⒈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⒉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㝵㝶䙸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词性变化

得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的拼音:   

〈词性: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的拼音:   

〈词性: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得的拼音: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e  

〈词性:助〉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基本词义

得的拼音: děi  

〈词性:动〉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need]。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must;have to]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常用词组

得亏

  拼音  cháng   注音  ㄔㄤˊ   繁体    
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IPFC  仓颉  FBMMI  郑码  KOBZ  四角  9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863  区位  1902  统一码  5C1D  笔顺  丨丶ノ丶フ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尝(嘗)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辨别滋味:尝食。尝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尝鲜。品尝。卧薪尝胆。

⒉ 试,试探:尝试。尝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⒊ 经历:尝受。备尝艰苦。

⒋ 曾经:未尝。何尝。

统一码

尝字UNICODE编码U+5C1D,10进制: 23581,UTF-32: 00005C1D,UTF-8: E5 B0 9D。

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嘗甞嚐

汉英互译

taste、experience、ever、onc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aste; experience, experi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尝的拼音:

嘗、嚐 ch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2) 同本义 [taste;try the flavour of]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不敢尝。——《论语》

百鬼迪尝。——《汉书·礼乐志》

尝其旨否。——《诗·小雅·甫田》

(3) 又如:尝酒;尝食(试辨食物的味道);尝酎(祭祀的时候,尝一尝新酒的滋味)

(4) 尝试 [try]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5) 又如:尝巧(试验其技巧);尝汤戏(正戏前加演的短戏)

(6) 经历 [experience]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7) 又如:备尝艰苦;尝到了公职的甜头

词性变化

尝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曾经 [have already]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词组

尝鼎一脔、尝试、尝鲜、尝新

佐雍得尝: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