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坐镇雅俗的意思

zuòzhèn

坐镇雅俗



拼音zuò zhèn yǎ sú

注音ㄗㄨㄛˋ ㄓㄣˋ 一ㄚˇ ㄙㄨˊ

解释坐镇: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雅俗:文雅和粗俗。安坐而可以威服风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出处南朝·梁·任乧《为萧扬州荐士表》:“暕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坐镇雅俗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uò   注音  ㄗㄨㄛ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WWFF  五笔98  WWFD  仓颉  OOG  郑码  ODOB  四角  88104  结构  上下电码  0976  区位  5588  统一码  5750  笔顺  ノ丶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坐的拼音:zuò(ㄗㄨㄛˋ)  

⒈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⒉ 乘,搭:坐车。坐船。

⒊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⒋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⒌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⒍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⒎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⒏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⒐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⒑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⒒ 同“座”。

统一码

坐字UNICODE编码U+5750,10进制: 22352,UTF-32: 00005750,UTF-8: E5 9D 90。

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㘴㘸座

汉英互译

sit、sitz、squat

相关字词

立、卧、站

造字法

会意:像两人坐在土上

English

sit; seat; ride, travel b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动〉

(1)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 同本义 [sit]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 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坐以待旦。——《书·太早上》

坐如尸。——《礼记·玉藻》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战国策·魏策》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语未讫。——《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3) 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sit]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孟浩然《舟中晓望》

(4) 又如:坐地(坐下;坐着;坐在地上);坐堂(坐在堂上);坐上客(原指在坐宾客。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坐啸(闲坐吟啸,无所事事);坐拜(跪拜);坐右(曲右足而坐);坐列(排列而坐。形容无斗志;坐在店铺内);坐思(坐着思念);坐起(安坐或起立;起身而坐);坐静(静坐修持);坐饮(入座宴饮);坐催(坐等催取)

(5)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be seated]

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

就打止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坐不成。——《西游记》

(6) 又如:坐膺(荣膺;受封);坐办(清制,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坐馆(任塾师或幕客)

(7) 定罪,由…而获罪 [be punished]

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

坐,罪也。——《苍颉篇》

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

(8) 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

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广汉竟坐要斩。

禹坐要斩。

(9) 因…犯罪,触犯法律 [commit a crime]

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10) 居留,停留 [stay]

坐,止也。从土,从畱省。会意。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说文》

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 归庄《黄孝子传》

(11) 又如:坐窝子(留在原处)

(12) 守,防守 [guard]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桓公十二年》

省外各府州县,皆有坐省家丁。——徐珂《清稗类钞》

(13) 又如:坐索(守候索取;守候催促);坐阵(守卫阵地);坐铺(守卫本铺。谓警戒);坐夜(守夜)

(14) 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recoil]。如:步枪的坐劲不小

(15) 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sink]。如:这房子向下坐了

(16) 置放。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put]。如:坐一壶水;坐垫(安放在椅子、凳子上的垫子);坐钟(放在桌案上的时钟);把壶坐上

(17) 乘,搭 [机、船、车等] [travel by]。如:我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撬,走远路坐飞机、坐火车;坐马(供骑坐的马)

词性变化

坐的拼音: zuò  

〈词性:名〉

(1) 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seat]

坐中数千人。——《乐府诗集·陌上桑》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置之坐上。

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满坐宾客。——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满坐儿;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坐上(座席上);坐上客(座席上的宾客)

(3) 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sitting]。如:一坐就读了一本书

坐的拼音: zuò  

<连>

(1) 因为;由于 [because]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观罗敷。——《乐府诗集·陌上桑》

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

(2) 又如:坐此解职;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怀(因念,因而想到)

常用词组

坐班、坐标、坐标空间、坐标轴、坐不垂堂、坐禅、坐吃山空、坐吃享福、坐次、坐大、坐待、坐等、坐地分赃、坐垫、坐定、坐而论道、坐飞机、坐功、坐骨、坐骨神经、坐观成败、坐馆、坐果、坐化、坐家女,坐家女儿、坐监、坐江山、坐禁闭、坐井观天、坐科、坐客、坐困、坐蜡、坐牢、坐冷板凳、坐力、坐立不安、坐落、坐落、坐落、坐骑、坐蓐、坐山观虎斗、坐商、坐失、坐食、坐视、坐势、坐收渔利、坐守、坐台、坐探、坐堂、坐天下、坐桶、坐位,坐位儿、坐卧不宁、坐席、坐享其成、坐像、坐言起行、坐药、坐贻、坐以待毙、坐以待旦、坐浴、坐月子、坐赃、坐镇、坐庄、坐罪

  拼音  zhèn   注音  ㄓㄣ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QFHW  仓颉  OPJBC  郑码  PELO  四角  84781  结构  左右电码  6966  区位  5382  统一码  9547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镇(鎮)的拼音:zhèn(ㄓㄣˋ)  

⒈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

⒉ 以武力维持安定: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

⒊ 安定:镇静。镇定。

⒋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镇。

⒌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⒍ 较大的集市:城镇。村镇。

⒎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镇。

⒏ 整个一段时间:镇日(整天)。

⒐ 时常:十年镇相随。

⒑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⒒ 姓。

统一码

镇字UNICODE编码U+9547,10进制: 38215,UTF-32: 00009547,UTF-8: E9 95 87。

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鎮鎭

汉英互译

calm、communalize、ease、guard、press down、town

造字法

形声:从钅、真声

English

town, market place; supp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镇的拼音:

(1) 鎮 zhèn  

(2)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3) 同本义 [press down;weigh down]

镇,博压也。——《说文》

王执镇圭。——《周礼·大宗伯》

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考工记·玉人》

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系方绝,又重镇之。——枚乘《上书谏吴王》

为资币、瑞节以镇之。——《国语》。

(4) 又如:镇在五台山下;镇笮(压住);镇迮(压榨);镇石(压物的石块);镇犀(用犀牛角制的用具);镇帷犀(挂在帷帐四角防止牵动的犀角)

(5) 镇服 [put down]

子以君命镇抚敝邑。——《国语·鲁语》

因请立张耳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史记》

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庄子·列御寇》。

(6) 又如:镇魇法(害人的法术);镇宅(迷信者用某种法术符咒压邪,保家宅平安);镇唬(威吓);镇遏(镇压遏阻)

(7) 压制,用武力限制 [suppress]。

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镇贫弱也。——《潜夫论》

(8) 又如:镇绥(镇压平定);镇讨(镇压讨伐)

(9) 抑制 [restrain]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楚辞·九章·抽思》。

(10) 又如:镇浮(抑制轻浮);镇止(抑止);镇神头势(即镇神头。下围棋的一种战术。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时,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

(11) 安定;安抚 [pacify]

镇,安也。——《广雅》

镇定大事。——《国语·晋语》

镇国家,抚百姓。——《史记》。

(12) 又如:镇心(静心,安定心神);镇安(安定,镇定);镇宁(安定);镇靖(安定,安抚);镇国(使国家安定)

(13) 镇守,驻守 [garrison;guard]

留五百人镇之。——《资治通鉴·唐纪》。

(14) 又如:镇脊(镇守屋脊,以驱邪魔);镇边关;镇辑(镇守安抚)

(15) 使冷 [cool]。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镇一镇

词性变化

镇的拼音:

(1) 鎮 zhèn  

(2) 压东西的重物 [ballast;weight]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楚辞·九歌·湘夫人》

(3) 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废 [garrison post]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

(4) 又如:镇军(古代将军名号;清代总兵的俗称);镇城(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镇台(清代总兵)

(5) 集镇,市镇 [town]。宋以后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现多为基层行政单位

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宋· 高承《事物纪原》。

(6) 又如:村镇(村庄和小市镇);镇集(镇市。都指集镇);镇店(方言。集镇)

(7) 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 [chief mountain]

四镇五岳。——《周礼·大司乐》

(8) 重要或险要的地方 [strategical post]

白帝高为 三峡镇, 瞿唐险过 百牢关。—— 杜甫诗

(9) 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 [zhen]。一镇统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二辎队各一营,以及军乐队等

(10) 根本;基础 [base;foundation;basis]

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魏· 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

(11) 姓

镇的拼音:

(1) 鎮 zhèn  

(2) 常;永久 [constant;permanent;often]

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唐· 褚亮《咏花烛》。

(3) 又如:镇长(经常;常);镇常(经常);镇驻(长存)

(4) 整,全 [whole;all]

青塚镇野,黑山驾空。——宋· 王元之《北狄来朝颂》。

(5) 又如:镇日镇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镇日(整天);镇日价(整天。价,助词)

常用词组

镇尺、镇定、镇定自若、镇反、镇服、镇唬、镇静、镇流器、镇民、镇慑、镇日、镇守、镇痛、镇压、镇纸、镇子

  拼音    注音  一ㄚˇ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HTY  仓颉  MHOG  郑码  HINI  四角  702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61  区位  4937  统一码  96C5  笔顺  一フ丨ノ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雅的拼音:yǎ(一ㄚˇ)  

⒈ 正规的,标准的:雅言。雅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⒉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雅。高雅。典雅。雅观。雅教(jiào   )。雅兴(xìng   )。雅座。雅俗。

⒊ 平素,素来:雅爱。雅善鼓琴。

⒋ 极,甚:雅以为美。雅不欲为。

⒌ 交往:无一日之雅。

⒍ 酒器名:雅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

⒎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风雅颂。雅声(泛指诗歌)。

⒏ 古同“鸦”,乌鸦。

统一码

雅字UNICODE编码U+96C5,10进制: 38597,UTF-32: 000096C5,UTF-8: E9 9B 85。

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伢疋鴉

汉英互译

correct、elegant、refined、standar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隹、牙声

English

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雅的拼音:   

〈词性:名〉

(1) 同“鸦” [crow]

雅,楚乌也。一名鷽,一名卑居,秦谓之雅。——《说文》。按:“大而纯黑反哺者乌,小而不纯黑不反哺者雅。雅即乌之转声。字亦作鸦,作鵶。”

流之为鵰。——《书·古太誓》。郑注:“鸦乌也。”

鸱鸦耆鼠。——《庄子·齐物论》

(2) 另见   

常用词组

雅片

基本词义

雅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  ),与鸟有关。(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 正确;合乎规范 [correct,right;standard]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4) 高尚;美好 [fine;refined;elegant]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5) 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辞 [your]。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词性变化

雅的拼音:   

〈词性:副〉

(1) 素常;向来 [often]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very]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为敬重)

雅的拼音:   

〈词性:名〉

(1) 平素的交情 [friendship]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3) 《诗经》中六义之一 [a sec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consisting of dynastic hymns]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 郑樵《通志》总序

(4) 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standard book]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

(5) 又如:《尔雅》;《广雅》;《通雅》

(6) 姓

(7) 另见   

常用词组

雅爱、雅饬、雅淡、雅故、雅观、雅号、雅怀、雅集、雅教、雅洁、雅静、雅丽、雅量、雅气、雅趣、雅人、雅人深致、雅什、雅士、雅司、雅司病蝇、雅玩、雅相、雅兴、雅驯、雅言、雅意、雅乐、雅正、雅郑、雅致、雅座

  拼音    注音  ㄙ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WWK  仓颉  OCOR  郑码  NOOJ  四角  28268  结构  左右电码  0198  区位  4355  统一码  4FD7  笔顺  ノ丨ノ丶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俗的拼音:sú(ㄙㄨˊ)  

⒈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⒉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⒊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⒋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统一码

俗字UNICODE编码U+4FD7,10进制: 20439,UTF-32: 00004FD7,UTF-8: E4 BF 97。

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mon、convention、custom、secular、vulgar

相关字词

雅、僧

造字法

形声:从亻、谷声

English

social customs; vulgar, unrefin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俗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谷(   )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custom]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俗(习惯和风俗);民俗(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俗忌(一般习俗所忌讳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 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this mortal world]

时有沙门释惠林… 世祖命使还俗。——《宋书·徐堪之传》

(5) 又如:俗计(尘世间的生计);俗缘(尘缘。指佛门信徒与世俗的人际关系);俗本(民间通行的版本);俗骨(尘世间人的资质或禀赋);俗界(凡界,尘界);俗纷(尘世的纷扰);俗声,俗喧(尘世的喧扰);俗间(世间,尘间)

(6) 一般人;百姓 [layman]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史记·管晏列传》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对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侣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称生父为俗父);俗众(群众,普通人);俗圣(凡庸人与圣人)

词性变化

俗的拼音:   

〈词性:形〉

(1) 平凡;普通;一般 [mediocre;plain]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史记·李斯列传》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宋· 韩琦《和袁陟节椎龙兴寺芍药》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

(2) 又如:俗手(技艺、本领平庸的人);俗俚(不讲究礼仪;粗俗);俗嗒嗒(俗气,无聊);俗吏(没有深识远见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滥的诗句);俗师(浅薄凡庸的教师、术士);俗辈(平庸鄙俗一类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艺平庸的人);俗笔(平庸的笔法);俗调(平庸鄙俗的情调);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vulgar]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拨乱属膏圣,俗儒安可通。——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红楼梦》

(4)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气质。别于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俗眼(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5) 世俗 [mundane]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辈);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popular]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汉书·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话,通俗的谈话);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俗书(通俗流行的书体或字)

俗的拼音:   

〈词性:动〉

(1) 从其习俗 [follow custom]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2) 厌烦,腻味 [detest]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红楼梦》

常用词组

俗鄙、俗不可耐、俗称、俗话、俗家、俗累、俗例、俗丽、俗名、俗气、俗曲、俗人、俗事、俗套,俗套子、俗体字、俗文学、俗务、俗艳、俗语、俗乐、俗子、俗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