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左支右绌的意思

zuǒzhīyòuchù

左支右绌



拼音zuǒ zhī yòu chù

注音ㄗㄨㄛˇ ㄓ 一ㄡˋ ㄔㄨˋ

解释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例子鲁迅《南腔北调集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左支右绌。”

正音“绌”,不能读作“chū”。

辨析左支右绌与“捉襟见肘”有别:左支右绌侧重于形容困境;“捉襟见肘”侧重于形容窘态。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左支右绌是贬义词。

繁体左支右絀

近义捉襟见肘、东扶西倒、挖肉补疮

反义尽如人意、左右逢源

英语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expenses(be unable to cope with a situation; 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uǒ   注音  ㄗㄨㄛˇ   
部首  工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AF  仓颉  KM  郑码  GDBI  四角  4010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563  区位  5583  统一码  5DE6  笔顺  一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左的拼音:zuǒ(ㄗㄨㄛˇ)  

⒈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左手。左方。左右。左膀右臂。

⒉ 地理上指东方:山左。江左。

⒊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左派。左翼。左倾。

⒋ 斜,偏,差错:左脾气。左嗓子。

⒌ 降低官职:左迁。

⒍ 古同“佐”,佐证。

⒎ 姓。

统一码

左字UNICODE编码U+5DE6,10进制: 24038,UTF-32: 00005DE6,UTF-8: E5 B7 A6。

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佐㔫

汉英互译

lef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又、从工

English

left; east; unorthodox, improp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

(2) 同本义 [assist]

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实左右商王。——《诗·商颂·长发》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

左右就养无方。——《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泰》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后汉书·殇帝纪》

(3) 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banish from the court]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4) 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5) 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regard sb. as an outsider]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国语》

词性变化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名〉

(1) 左手 [left]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王风·君子阳阳》

(2) 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3) 方位名。与“右”相对 [left]

虚左。——《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5)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east]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左天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7) 后多泛指旁边 [side]

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欧阳修文

(8) 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9)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right]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史记》

(10) 证据;证人 [proof]

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汉书》

帝愈,召洎问状, 洎引 马周为左。——《新唐书·刘洎传》

(11) 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12) 御者,赶车的人 [driver]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郑风·清人》

(13) 姓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形〉

(1) 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left-leaning;progressive;inclined towards the revolution]。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2) 与众不同,异于常规 [queer;odd]。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3) 错误,荒谬 [wrong]。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4) 部分或全部不同 [different]。如:意见相左

(5) 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remote]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曹丕《与吴质书》

(6) 不正,偏邪 [biased]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增韵》

(7) 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副〉

(1) 向左 [towards the left]

欲左,左。——《史记·殷纪》

(2) 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常用词组

左岸、左膀右臂、左边、左边锋、左不过、左侧、左丞相、左道旁门、左右督、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强、左近、左邻右舍、左轮手枪,左轮、左派、左撇子、左迁、左倾、左丘明、左券、左嗓子、左师、左手、左手定则、左首、左说右说、左思、左思右想、左司马、左袒、左提右挈、左心、左性、左旋、左宜右有、左翼、左尹、左右、左右逢源、左右开弓、左右手、左右袒、左右通政、左右为难、左证、左支右绌

  拼音  zhī   注音    
部首  支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CU  仓颉  JE  郑码  EDXS  四角  4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2388  区位  5407  统一码  652F  笔顺  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支的拼音:zhī(ㄓ)  

⒈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⒉ 受得住:乐不可支。

⒊ 领款或付款:支付。

⒋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⒌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⒍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⒎ 量词:一支笔。

统一码

支字UNICODE编码U+652F,10进制: 25903,UTF-32: 0000652F,UTF-8: E6 94 AF。

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搘枝梔肢

汉英互译

branch、pay、prop up、protrude、rai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支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branchless bamboo]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branch]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branch;offshoot]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count]

(12) 地支的简称 [Earthly Branches]

(13) 通“肢”[limbs]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词性变化

支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支撑 [prop up;put up;support]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support;assist;help]。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pay money]。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send]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treat with]。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dissipate]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词性:方〉∶支吾搪塞 [waffle]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defend]。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支的拼音: zhī  

〈词性:量〉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常用词组

支边、支部、支差、支撑、支承、支持、支出、支点、支队、支付、支架、支架、支脚、支离、支离破碎、支流、支路、支脉、支蔓、支那、支农、支派、支配、支票、支气管、支气管炎、支前、支渠、支取、支使、支书、支吾、支吾其词、支线、支应、支援、支着儿、支支吾吾、支柱、支柱、支子、支嘴儿、支左、支座

  拼音  yòu   注音  一ㄡ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KF  仓颉  KR  郑码  GDJ  四角  40600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71  区位  5150  统一码  53F3  笔顺  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右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右手。右边。

⒉ 地理上指西方:山右。江右。

⒊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右倾。右派。右翼。

⒋ 古代称等级高的:右族。右职。无出其右(没有高过它的)。

⒌ 崇尚,重视:“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⒍ 古同“侑”,劝酒,劝食。

⒎ 古同“佑”,帮助,偏袒。

统一码

右字UNICODE编码U+53F3,10进制: 21491,UTF-32: 000053F3,UTF-8: E5 8F B3。

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佑又

汉英互译

right、the right side as the side of precede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又

English

right; west; right-w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 助;帮助。后多作“佑” [help]

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

右者,助也。——《易·系辞》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

王右伯舆。——《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

保右命之。——《诗·大雅·嘉乐》

(3) 又如:右援(援助;引荐);右序(辅助;佑助);右饷(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右与(佑助,帮助)

(4) 尊崇;崇尚 [respect]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 高诱注:“右,犹尊也。”

(5) 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

(6) 保佑。后作“祐” [bless and protect]

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保右命尔。——《诗·大雅·大明》

维天其右之。——《诗·周颂·我将》

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汉书·翟义传》

(7) 通“侑”。劝食 [urge sb. to drink or wait on]

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

既右飨之。——《诗·周颂·我将》

以享右祭祀。——《周礼·春官·大祝》

词性变化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名〉

(1) 右手 [right hand]

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范蠡乃左提鼓,右援,以应使者。——《国语》

(2) 又如:右口(中医名词。右手寸口);右臂(人大多惯于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

(3) 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the right side]

效驾,奋衣由右上。——《礼记》

折其右肱。——《易·丰》

(4) 又如:右势下(右边;右旁);右个(右侧的偏室);右文(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5) 官职或官署 [official or governmental mansion]。如:右扶风(汉初官名);右更(秦汉爵位名。第十四级);右府(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右垣(即“右掖”。唐时指中书省);右相(官名);右席(指宰相之位);右部(指户部);右揆(官名。右丞相)

(6) 地理上的西边 [west]。如:山右;江右

(7) 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 [guard stood by right side of war chariot]

菜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8) 姓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形〉

(1) 持保守的、传统的或有时是独裁主义的[观点和政策] [right]。如:右派

(2)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super]

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出其右者(古时以右方的位置为尊,故右指上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右戚(皇帝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客(尊贵的客人);右地(要地);右列(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常用词组

右边、右侧、右丞相、右都御史、右派、右佥都御史、右倾、右侍郎、右手、右首、右袒、右舷、右翼

  拼音  chù   注音  ㄔㄨ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BMH  仓颉  VMUU  郑码  ZZZI  四角  22172  结构  左右电码  4806  区位  7109  统一码  7ECC  笔顺  フフ一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绌(絀)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不足,不够:支绌(款项不够分配)。左支右绌。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⒉ 古同“黜”,罢免,革除。

统一码

绌字UNICODE编码U+7ECC,10进制: 32460,UTF-32: 00007ECC,UTF-8: E7 BB 8C。

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绌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sufficient

造字法

形声:从纟、出声

English

sew, stitch; insuffi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绌的拼音:

chù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出声。本义:深红色)

(2) 同本义 [deep red]

绌,绛也。——《说文》

却冠林绌。——《史记·赵世家》

(3) 不足 [inadequate;insufficient]

然,其短长优绌,不尽出于一轨。——清· 冯俊《谋臣论》

我们山西没有外销的款子,所以有些事情绌于经费,都不能办。——《官场现形记》

(4) 又如:相形见绌

词性变化

绌的拼音:

chù  

〈词性:动〉

(1) 通“诎”。屈服;制服 [surrender;check;subdue]

范雎绌 白起, 公孙弘抑 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宠禄争故耶?——《潜夫论·贤难》

(2) 通“黜”。废除;贬退 [dismiss]

不孝者,君绌以爵。——《礼记·王制》

世子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老子列传》

屈平既绌,其后 秦欲伐 齐, 齐与 楚从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绌臣(被放逐的臣子);绌约(黜退而穷困);绌陟(升降,同黜陟)

左支右绌: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